全部

母亲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11-08

九渡河

母亲是一位朴素、耐劳、坚强的农村妇女。1955年,出生在豫东淮阳一个普通的农村。

上世纪80年代,家里很困难,母亲就经常带我和哥哥去姥姥家。载行工具无非两种,一种是“洋车子”,这是当时大众的叫法,驾驶这种工具,不苦练是驾驭不了的,秘诀是前掏后跨。前掏就是从前方掏右腿跨过横梁而上,后跨就是右腿从后方跨过座位而上。后跨是成人的驾驭方式,个子低的未成年人就只有掏腿驾驶——右腿从三角梁中间进入踩踏右侧脚蹬。另外一种载行工具是架子车,是农村可以坐人也可以拉货的工具。

我们太小,不能坐“洋车子”时,架子车就成了我们去姥姥家的常用交通工具。如果是冬季,就在架子车上放上蒲席,再放上被子,用被子一层层把我和哥哥围起来。

母亲兄妹四人,据姥姥姥爷说,“实际兄妹八人”。当时的日子太穷,在那个感冒发烧都能要人生命的时代,夭折了四人。就母亲兄妹四人已让姥姥姥爷身负重担。

母亲小的时候,还是公社,干活记工分,但姥姥姥爷没日没夜挣的工分远远不够养活一家人,经常青黄不接。饿得实在难受,姥姥就去摘野菜、采树叶,总之,用尽一切办法让一家人吃上点东西,不至于饿死。姥姥是一位坚强的人,母亲与姥姥的性格非常相似。

从我记事起,家里就不富裕,现在理解应该叫“赤贫”。姥姥姥爷经常贴补我家,唯恐饿着我和哥哥。姥姥姥爷之所以厚爱我家,一是因为我家经济收入真的太低,二是因为母亲远嫁。十几公里,放在现在不算距离,但在交通工具落后的当时是比较远的距离了,如果赶上下雨,那“水泥路”更是苦不堪言。

母亲远嫁后,分了一间土屋、一小袋面粉还有一些简单的炊事工具,开始过起了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日子。后来,由于家中人多,我家搬离了老宅。母亲和父亲每天起早摸黑,满身泥土和疲惫,一铁锨一铁锨用泥和着麦秸,在亲人邻居的帮助下,用了两个月才盖起了三间土屋,有了自己的小家。

母亲一向节俭,从不乱花钱。以前是没钱可花,现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生活发生了大变化,在对待花钱上这件事上她依然节俭如初,柴米油盐样样精打细算,学费穿衣件件规划妥当。在当时的农村,衣服通常是大孩穿了小孩穿,完成使命以后还会被母亲纳成鞋底变成我和哥哥脚上的布鞋。

2018年11月28日,是母亲63岁生日,我特意请假一周给母亲过生日。当为母亲点燃生日蜡烛、亲朋好友一起唱起生日歌时,母亲的眼眶湿润了。我明白,那是母亲高兴、激动的泪水,那么多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为她老人家过生日还是第一次。仿佛母亲以前吃过的苦、走过的路,瞬间都变成了幸福的记忆,母亲就是这么容易知足。

在母亲过生日前,我和爱人一起带母亲逛商场为她买礼物。母亲说她没穿过皮鞋,我们劝说了好久,她才同意买了一双皮鞋。这就是一向节俭的母亲!除了给母亲买礼物之外,我和爱人商量带母亲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因为母亲从没在电影院看过电影。以前,豫东农村看的都是露天电影,在村中心架上一块白布,不远处放一个投影机,几百人老早就搬着凳子拿着椅子去抢位置,这是童年的记忆。我们一起看了《天气预爆》,影片讲述了风雨雷电四神拯救人类的故事,老妈看得非常开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回家时母亲愁。儿子离家时,担忧儿子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工作累不累、穿得少不少。儿子回家时,愁的是不知道儿子想吃什么。我深深明白母亲的心思,跟母亲说,我就喜欢吃母亲做的芝麻叶面条,喜欢吃母亲炸的红薯丸子、麻叶子,喜欢吃母亲烤的焦馍。

本来是给母亲过生日专程回家的,然而短短的几天时间,还要抽出时间与儿时玩伴小聚,陪伴母亲的时间很少。临走前,为了能够陪母亲说说话,我说喜欢吃水饺,母亲立即剁馅、和面。我和母亲花费将近一个小时包的水饺,不仅让我短暂陪伴了母亲,也慰劳了我的胃。

母亲很平凡,只是一位普通的豫东农村女人,但正是无数普普通通的豫东女人,培养了无数优秀的豫东子女。母亲很伟大,因为她给了我生命,培养了我向善、坚韧的品格。

小时候,总想着快些长大。长大后,才发现父母变老了, 而且悄无声息。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就是子女的港湾,子女就是远航的船,船无论航行多远,都要回到港湾。

您把我们养大,我陪您变老。希望我很老很老的时候,母亲依然在我身边。②8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