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实干换来常楼景色新——淮阳县自然资源局驻村工作队扶贫纪实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19-11-13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许光明 胡梦蕾  

新建了村民文化广场、通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建起了光伏发电基地、扶贫车间,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淮阳县自然资源局驻村工作开展四年多来,常楼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常楼村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650户,总人口3107人,2014年申请建档立卡成为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户63户252人,经过近年来动态调整和倾心帮扶,2018年实现户脱贫、村出列。

建强支部筑牢战斗堡垒

“不光要有‘火车头’,还要有‘动车组’。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做好基层工作必须理清思路、理顺队伍、厘清责任,把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引领作用发挥出来,才能不断攻坚克难。扶贫工作更是如此,我作为常楼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只有把队伍带好,把工作理顺,才能夯实扶贫工作基础,有效促进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驻村工作队长李成介绍说。

该局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始终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工作龙头来抓,以此来带动其他各项工作。在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帮助村制定工作计划,使日常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以争创先进基层党支部为目标,组织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等活动,切实加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抓党员教育管理,通过党员积分榜、“志愿服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主体作用,让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把作用发挥出来,把责任担起来,做扶贫脱贫的“领头雁”,从而让群众干有目标、学有榜样。

把群众当亲人感动贫困户

脱贫户常加刚50岁不到,之前在外务工时由于常年劳作,身患疾病,2017年又患上了偏瘫,治疗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还欠了许多外账,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人穷志不穷,常加刚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虽然因病导致了贫困,连上厕所都要人搀扶的他天天也在想着怎么才能摆脱困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驻村工作队建议他养几只羊、喂几头猪,并协调村小学食堂将泔水剩饭无偿提供给他喂养。通过他和他的爱人精心喂养,目前,羊已经繁殖到了7只,猪从最初的两头发展到到现在的5头,常加刚算了笔账,一头20多斤的羊按700块钱算,收入就有5000多元;今年猪肉价格较高,卖猪的收入也有1万多元;另外,他爱人平时在家熬一些八宝粥,分装成杯,到街上去买,每月也有千把元的收入,他家的3亩多地粮食收入也有几千元。

在日常工作中,驻村工作队把逐户走访、排忧解难作为“必修课”。每天,工作队除了宣传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核实帮扶需求和政策落实情况,还要按照因户施策工作要求开展信息的复核、户资料的完善。通过查村情、帮民需,解民忧真正做到了迈开步子、扑下身子、开动脑子、干出样子,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只要带着感情走进老百姓中间,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就一定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因户施策助脱贫

65岁的常怡伦患有心脏病,常年吃药,无法干体力活,是个典型的“药罐子”。扶贫工作队和村委商议给他介绍一份村保洁员工作,并为他申请了低保,他很高兴,也很乐意干,现在浑身仿佛充满了力量;在一次上级入户调查时,常加刚如实说:“现在每个月我有900元工资收入,看病又有合作医疗,村里还给申请危房改造资金,建了两间新房子,连门窗都装好不说,还给我买个衣柜,我跟老伴一起生活足够了,现在是吃不愁、穿不愁,不让我脱贫我也得脱贫”。

贫困户常保印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三年级,妻子患有多种病,常年吃药,不能劳动,全家开支全靠常保印一人种地和打零工支撑。为了尽早摆脱贫困,驻村工作队得知他年轻时学过焊工,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便介绍他到离家近的县城务工,顾家务工两不误,每个月至少有三千多元的收入,加之他还有五六亩地,每年收入5000多元。今年年初,他把老房子翻新,建了一层平房,房子建好后,屋内的装修全是他一个人干的,省去了大笔装修费用。驻村工作队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找到他要给他申请危房改造资金时被他拒绝了,他说:“把这笔资金给别的贫困户吧,我两个孩子都在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几乎不需要花钱,现在唯一的用钱地方就是建房,我现在也有了工作,凭我的能力赚钱和种地收入来还可以”。

“想要让贫困户摆脱贫困,不仅要‘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不仅要解决贫困户暂时面临的生活困难,更是从根本入手,做好长远规划,让贫困户自己具备谋生技能,让扶贫工作成果可持续。”驻常楼村工作队队长李成说。

发展产业促脱贫

为了争取和落实各种扶贫政策,驻村工作队牢牢把握每一个能为贫困群众带来收入的项目,在县委和扶贫办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2017年,光伏发电项目选址落户常楼村,现在常楼村光伏电站已建设完成并网发电,让村所有贫困户受益和分红。2017年,在村南侧废弃地选址建设的1000平米的扶贫车间,已投入使用,制作车床配件,10多个贫困户在这里务工。同时,入驻企业每年向村里支付近3万元的租金,改变了常楼村几十年来没有集体收入的局面。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