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西华营镇:用文化滋养群众精气神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11-19

编者按: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文化“软实力”也是发展的“硬支撑”。西华县西华营镇从文化建设入手,以文化建设的新成效不断满足基层群众不断增长的先进文化需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涵养了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又滋养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文化建设为西华营镇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内涵,实现了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今天本报重点报道西华营镇的经验做法,希望各地从中汲取有益经验,进一步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广大群众尽情享受丰盛的文化成果,以文化人、以人兴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讯 (记者 张猛) 昨日,西华县西华营镇庞集村一处农家小院里,马艺珍鼓足气吹响唢呐。随着她十指翻飞,一曲《百鸟朝凤》在小村里荡漾。

13岁的马艺珍是西华县西华营镇庞集村马家鼓乐班的第五代传承人之一。这些年来,靠着祖辈传承下来的鼓乐手艺,马艺珍的父亲马国喜带领马家鼓乐班坚持在周边演出,不但丰富了乡亲的文化生活,而且挣到了钱,让一家人过上了美好生活。

也是在这一天,在西华营镇文化站,当地书法家范清华挥毫泼墨,“不忘初心”四个大字顿时跃然纸上,朴实的书风中透出严谨法度。几十年临池不辍,范清华靠实力赢得认可,实现了从基层书法爱好者到省书协会员的“提档升级”。现在,已经退休的范清华又回到了镇文化站当上了基层文化志愿者。只要镇党委、镇政府布置下宣传任务,他就会拿起笔刷写标语,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

西华营镇处于扶沟、太康、淮阳、西华四地交界处。按照一般的规律去分析,像这样一个偏远乡镇,信息应该是闭塞的,群众文化生活应该是匮乏和单调的。

但是记者实地采访却发现,西华营镇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名镇”,先后荣获“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州名镇”“周口市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去年,西华营镇文化站又获得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文化站。

近年来,西华营镇加入省级以上书协、美协的会员多达十几名,其中不少人至今活跃在当地农村。2008年以来,该镇已成功举办六届民间文化艺术节暨书画作品展,全镇中小学和各村党支部都选送作品,中小学生和农民书画爱好者积极参加。从西华营镇走出去的书画艺术家席念平、范燕燕、吴霞等,已经在全国书画界产生了影响。字画装裱店,这种在很多乡镇几乎没有生存空间的行业,西华营镇开了两家,很多群众乔迁新居都会挂上几幅字画。

每天晚上,西华营镇后楼村幼儿园教师张典典都会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义务教乡亲跳广场舞、健身操。为鼓励群众开展这种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该镇出资聘请专业舞蹈教练进村开展培训,每年还组织健身操大赛,评出名次,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颁发奖金和奖牌。从2019年春节开始,该镇后楼、刘双桥、闫王寨等村,成功筹办了自己的“村晚”。同时,该镇的20多个鼓乐班,多支舞龙队、舞狮队等常年赴周边乡镇以及平顶山等地演出,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并屡屡获奖。

“深厚的文化资源不但可以转化为精神动力,而且能够转化为发展合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滋养了基层人民群众的精气神,激发出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西华营镇镇长王彦冰说。

文化繁荣的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西华营镇党委、镇政府提出,坚持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文明村镇建设、平安家园建设这四大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名镇、经济大镇、文明城镇、平安重镇,特别是坚持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为此,该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筹资100余万元,建成了两层16间320多平方米的文化站,不但设立了图书馆、阅览室、微机室、文体活动室、科技咨询室、广播影视室、多功能教室,还高标准建设了灯光篮球场,并投资80万余元建成面积380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同时健身的文化广场。文化站每天对外免费开放6个小时以上,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演出场地、图书阅览、交流培训、体育健身、展览展示、业余文艺团体排练、读报栏等8个免费项目。如今,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已成为全镇人民群众集求知、健身、娱乐、比赛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场所。

此外,该镇积极挖掘域内文化遗产,把传统的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结合在一起,先后成立了26个艺术团队、16个流动舞台、20支唢呐队和书法绘画、舞龙舞狮等9个协会,构建了全镇31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文艺团体的民间文化大格局。这些协会和团体在文化站统一管理和具体负责下,每逢节日和集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较好地满足了本地群众的文化需求。

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领下,西华营镇文明乡风劲吹,群众闲中有乐,乐中干事。打架斗殴的少了,互帮互学的多了;游逛赌博的少了,健身锻炼的多了;打公骂婆的没了,孝敬父母的多了,涌现出一批孝老爱亲、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今年初,全镇表彰了孝子孝媳等各种文明典范170多人,外出务工群众袁决心在北京救人不留名,受到了市、县有关部门的表彰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文化的繁荣发展,也让西华营镇尊师重教之风渐浓。近年来,西华营镇考入北大、清华等985、211名校的大学生已达数十名。同时,文化的熏陶也让贫困群众树立了脱贫信心,他们积极参加花生、辣椒、西瓜种植实用技术培训,并积极创业就业,实现了长期增收、稳定脱贫。文化已成为该镇乡村振兴的一股软实力。

西华营镇党委书记李二伟说:“文化作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起到铸魂化人的作用。只有通过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劲头鼓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我们会继续努力,让优秀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更好地促进全镇的文明、和谐与振兴。”①2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