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郸城:县乡村协同作战扮靓城乡容颜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19-11-22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徐松

近年来,郸城县委、县政府集结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协同作战,动员全县134万人民广泛参与,“两建三扶四评”、“四城联创、三区共建”、“扫干净、摆整齐、坑塘清”、重点项目建设、国家农高区创建、“六村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等等压茬推进,催生县、乡、村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蜕变。

巴集乡魏冢村曾是一个豫东普普通通的农村,街道破旧、垃圾满坑塘。“六村共建”示范村选中了它,不到两年时间,水清、岸绿、景美的那一洼洼清秀水塘改变了小村容颜,挖大坑蓄水养鱼、填小坑建设广场,垃圾坑都变成了旅游景点,还有民俗角、党建文化广场、足球场、村口公园……许多在外务工的群众回乡,居然不敢相信眼前的美丽乡村就是自己的家园。

在郸城县城,省级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双拥城一举创建成功,正在同创国家级,并于近日通过了国家级卫生县城的考评验收;迎宾、丹成、科技、世纪、文昌、未来、智圣等等都冠上了“大道”的名字,双向六车道、八车道宽阔通达交错;沿线绿化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设计,假山、青松、亭台、绿植,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城市框架拉大、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同步提升。特别是洺河生态水系建设,困扰郸城多年的黑臭水体得到根本性治理,打造一条河、美化一座城雏形已现。

在19个乡镇,建强基层组织,党建引领动力足;建设美丽乡村,旧村换上新容颜;扶志、技能、扶业,让群众致富有门路、有动力;评脱贫致富户、孝老爱亲户、诚信守法户、清洁卫生户,调动了全民积极性,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评价说:“‘两建三扶四评’是农村工作的好办法。”还有,“六村共建”让乡镇得到机遇、如沐春风。乡镇道路全面拓宽,主干道从原来的3.5米拓宽至5米,并同时培护1.5米-2米的路肩,各乡镇约7米宽的道路成为奔向小康的通衢大道;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乡镇供排水设施得到改善,街道绿化高标准施行,自来水、强弱电、宽带网、天然气覆盖率100%,乡镇名副其实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在523个行政村(社区),像魏冢这样发生华丽蝶变,让“少小离家老大回”迷路在村口的景点不胜枚举,特别是近3年来日新月异的巨变,甚至让在外打工几个月的乡亲回到家门前就不敢相认家乡美。

例如,该县投资10多亿元修了1636公里的通村道路,兜底扶贫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00元,投资1.99亿元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投资3.98亿元实现动力电村村通、生活用电户户通,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19个、实现农村垃圾清运城市化,培育特色扶贫基地247个、带动15000多人就地就近就业,投资8179万元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12个,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直线提升。郸城县作为大别山区特困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于今年5月9日脱贫摘帽。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所要求的“三无一规范一眼净” (村内及周边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有序;主次干道两侧环境干净),郸城县创新提出“扫干净、摆整齐、坑塘清”的9字标准,通俗易懂、群众容易接受,百万人民干劲十足,每个乡镇约200处坑塘正陆续得到深挖、拓宽、绿化、美化、外租养鱼等治理,废坑塘变“聚宝盆”。

深冬,郸城县城各条大道、千亩公园、街角小游园却绿意盎然,新华路、世纪大道、丹成大道、智圣大道同步提升或新建,城市框架拉大、城市品位提升;乡镇道路路肩培护正忙、绿化点缀恰当,亦是宽阔通达、郁郁葱葱;“六村共建”示范村带动,全县因村而宜、因地制宜、顺应民意、突出特色,488个行政村正在悄然变美。

如今的郸城人民可以自豪地说:喜看郸城新变化,谁不说俺家乡好?

[责任编辑:戴宇航]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