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龚广峰:将中医药文化传播到非洲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杜林波

2019-12-11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杜林波 见习记者 乔小纳

一枚银针,一双妙手,一颗仁心,推开了生命康复之门,建起了生命康复之舟,让无数的患者淌过病痛之河,抵达康复的彼岸。

一走进周口市中医院康复中心,就看到龚主任忙碌的身影,龚主任名叫龚广峰,今年四十多岁,是一名年轻的“老”中医,擅长推拿,从医3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龚主任很忙,趁他有空,他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中医路,给非洲带去的“中医热”,以及对中医药的那份坚守和初心。

“从责任到使命,选择中医我无怨无悔”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在我上初二那年就去世了,家里还有病人,整个村子的医疗条件都不好,当初选择学医主要是想给自己家人治病,减轻家庭负担,担起一份责任。

我是1986年考的学,考取了安阳中医药学校,这所学校当时就招四个人,我是淮阳县唯一一名被录取的,也是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那时候想不了这么多,就觉得给家族争光了,能给家人治病了,吃上了商品粮,高兴。

1989年我到周口市中医院实习,1990年转的正,带我的老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家,对我要求很严。1995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个病人是从扶沟县被人用架子车拉着来的,说是站不起来,残废了,在村里按照坐骨神经痛来治的,治了七八天没效果,他瘫在架子车上很痛苦。我的老师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可我看着不像,就在老师走后询问他,才知道他是开手扶拖拉机的,一次没站稳蹲到了驾驶座上后就不好了,我又用手探了探,判断为是髋关节上的病,于是就建议老师修改治疗方案,他同意了。

按照新方案治疗后,这位病人是蹦着走出医院的。那个时候中医全靠一双手去诊病,没有片子,能让这位病人重新站起来令我很有成就感,我们现在还保持联系,经他介绍在杭州跑出租的周口老乡也回来找我看病。

从医30年来,评上了主任医师,得到不少荣誉,看着医疗方式越来越先进,也经历过各种大小挫折。说没想过放弃是不可能的,推拿是一份辛苦活,需要体力和脑力双重劳动,也不是没受过高薪诱惑。但是当我走在街头,有曾经治愈的患者拿着热乎乎的烧饼夹豆腐皮塞到我手里时,那种温暖让我一下子就觉得一切都值得。我的家在这里,为家乡、为中医、为患者全心全意付出已渐渐成为一种使命,我乐在其中,无怨无悔。

“从经历到感动,我把中医药文化传播到了非洲”

1996年我接到了赴埃塞俄比亚进行医疗援助任务,从此开始了为期14个月的医疗援助之旅。与以往不同,这次援助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宣传中医文化,所以按照安排我在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和非盟使团分别做了讲座,还负责访埃塞期间医疗保健任务。但真正令我感受到“中国红,中医热”的,是非洲朋友们的认可和热情。

连我自己都没想到,中医科会成为援助医院里最忙的科室,别的科室一般下午四、五点就下班了,我们忙到晚上八、九点人还很多,都拽着你的胳膊,领导出来劝都劝不走。非洲朋友对咱们中国传统的针灸、拔罐、望闻问切,都很好奇,都想尝试,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一次获得中医治疗的机会,所以我要求团队成员尽量满足,哪怕加班加点。

援助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感动落泪。那天一位非洲兄弟拿着一张卡片,在我的科室挨个找病友签字,每个病友签字后还向我竖大拇指,他们说着当地语言咱也听不懂,还以为这位兄弟病好后做纪念用的。谁知最后这位兄弟拍拍我肩膀,把卡片给了我,原来他是联合我治好的病患在感谢我,那一刻我的泪一下就下来了,他不停地对我说“Good , China! Good,China!(中国,好样的!)”。从医这么多年我从不让病患送锦旗,但那张写满异国语言的卡片胜似万金。

《战狼2》中的战争场景是我在埃塞俄比亚的亲身经历,你无法想象我们在枪炮声中行医援助的状态,回国后我经常跟身边的人说,生在和平的中国是一生的荣光。

“从坚守到传承,中医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断层。从2013年我晋升高级职称到现在,没有出过副高,全周口也几乎就我一个人在中医院苦苦支撑推拿科,全河南真正坚守在推拿科的也就十几个人。我现在40多岁,到我70岁时,这一行怎么办呢?中医这条路不好走,推拿这条路更难走,与我同一届的同学很多都纷纷转行了,为了让我带的学生安心钻研推拿,我倾我所有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但个人的力量毕竟单薄,若要改善整体环境需要政策扶持。

年轻时出于家庭责任我选择了中医,现在出于文化传承我坚守中医。中医不仅是我国传统医疗手法,更是一种哲学体系,她重视系统性和谐,不仅对患者,更是对医者的身心修炼。

中医文化本就诞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草纲目》现在依然是世界上收集中草药最多最全的百科全书,这是我们自信的源泉,也是值得传承的资本。

我现在是周口市康复医学会会长,个人被河南省评为“全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未来我计划培养人才、广纳人才的同时,在全市举办推拿知识普及讲座,让人民群众真正认识推拿疗法,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把推拿这种中国独有的治疗手法传承下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沧海”。只要我们能够坚守传统、保持特色、坚定自信,不断进取,就一定能将中医药打造为有特色的“中国形象”、有效果的“中国方案”和倾倒众生的“世界文化”!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