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淮阳区2019年交出一份精彩答卷 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1-16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王治坤 魏贺

“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62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居全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亿元,历史性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2.3%,增速居全市第一位……”记者从1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淮阳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9年,区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呈现出质量和效益快速提升的发展态势。具体可以用“八个更加”来描述。

经济实力更加壮大。据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62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居全市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7.1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亿元,历史性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2.3%,增速居全市第一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0.99亿元,较年初增长11.2%;各项贷款余额93.83亿元,较年初增长29.2%,增速居全市第二位。

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产业转移区域,举办大型招商活动11次,与上海均和集团、山西美锦能源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个,投资总额266.1亿元,其中已开工23个,项目签约数和开工数均居全市第一位。9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9.82%。郑合高铁淮阳南站竣工通车,结束了淮阳不通高铁的历史。项目建设考评连续三个季度稳居全市第一位。

脱贫成效更加巩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统筹衔接乡村振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79亿元,实施项目264个,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有效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700家,新增旅游经营服务岗位1800个,运营光伏电站145个、扶贫车间62个,建设农村电商网点410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867万元,受益贫困群众2.56万人。持续推进行业扶贫,发放各类救助补贴资金1.9亿元,实施危房改造4844户、“六改一增”700户,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补率90%以上,切实兜住了困难群体民生底线。持续推进社会扶贫,“百企帮百村”累计帮扶贫困人口3.6万人,帮扶资金1395万元。“市县结对”真帮实扶,济源市投入帮扶资金1280万元,帮助引进工业项目1个,深情厚谊温暖人心。2019年底又实现2771户8276人稳定脱贫。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工业经济发展提质。积极实施“三大改造”,23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评选科技创新示范项目17个,7家企业纳入市“双三十”企业行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河南联塑、银丰塑料成功申报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专项发展资金。河南联塑纳税实现10%增长,年度纳税总额突破7800万元,被评为“周口市明星企业”。北京博瑞莱、龙都药业被评为“周口市优秀企业”,辉华食品被授予“周口市市长质量奖”。产业集聚区获得“2019年度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塑料制品)”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工业经济发展快县”。现代农业发展提效。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8.5万亩,机械化率达到96%,全年油料总产24.9万吨,粮食总产20.8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持续保持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产油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文化旅游发展提档。太昊陵码头、龙湖游客服务中心、海洋馆如期建成,游客集散中心、佰家姓文化旅游城基本完工,弦歌台、双冢遗址被纳入第八批文物国保单位,发掘一处4000年前龙山文化遗址,开工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淮阳工作站,文化旅游又增新内涵。全年共接待游客125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67亿元。

城乡面貌更加美丽。加快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一湖九河十园二十路”进展顺利,龙湖引水补源1500万立方米,徐老庄沟等5条黑臭水体启动治理,长寿园、育才公园、苏子读书园建成开放,13个街头游园开工建设,教育路西段等15条道路建成通车,新星路北段等11条道路加快施工。开工建设安置社区4个、农贸市场4个、公立医院3个,拆除老城墙棚户区1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735户。新开通高铁快客专线2条,城市主次干道公交路线全覆盖。扎实推进“五城联创”,深入开展“一清洁三规范十整治”行动,市容市貌显著提升。

污染治理更加深入。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域开展“三散”治理,全面落实“六控”措施,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124家、非法加油站点54处。全区PM10、PM2.5浓度均值分别为103微克/每立方米、64微克/每立方米,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空气优良天数207天。全市“三散”治理和砖瓦窑厂集中整治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四水同治”“清河行动”,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5个市控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94%,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改革成效更加凸显。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发规划审批系统,实现即来即办;项目建设审批跑出“加速度”,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33天,财政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44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7899户。电商产业园新入驻企业48家,交易额42.6亿元,居全市第一位,获得“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荣誉称号,进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序列。

社会民生更加改善。教育质量提升三年攻坚成效显著,9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一本上线数首次突破两千人大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2所,增加学位2640个,招聘、引进中小学幼儿教师604名,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省市评估验收。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区人民医院被认定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达标覆盖率98%,获得“河南省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大力促进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187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2%以内,全国部分省份返乡创业工作经验交流观摩会在淮阳区召开。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新参保企业养老保险18211人,基金收入3.86亿元,参保人数和基金收入完成率均居全市第一位。“平安淮阳”建设持续深入,打掉黑恶犯罪团伙7个,破获案件160起。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