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援建“雷神山”!项城6位农民兄弟的最美“逆行”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2-15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杨光林 通讯员 吴建成

2月9日下午,项城市南顿镇刘店行政村村东头,一座刚搭建好的隔离篷里,迎来了从武汉归来的“客人”。刘爱伟、刘强兄弟等6位村民主动住进隔离篷,开始了为期14天的隔离生活。

2月2日,大年初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豫东农村家家户户“宅”在家中,大街小巷一片寂静。

下午5点,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打破了刘爱伟、刘强兄弟俩平静的生活——远在外地的朋友给他们打来求助电话,武汉雷神山医院急需安装中心供氧设备,询问是否愿意到武汉紧急救援。

没有犹豫,兄弟俩一口答应下来,“我们去!现在就报名,准时到达,不要报酬。”

工期短,任务重,要求高。虽然已经报名,兄弟俩还是感觉沉甸甸的。由于春节期间万家团圆,又赶上武汉疫情暴发,兄弟俩觉得人手不够。连夜,他们微信、电话联系原先一起安装该设备的本村村民刘高强、刘世营、刘培清、刘海燕。

“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我们要组成6人的小队伍,想请大家参与。”刘爱伟征求他们的意见,听到武汉需要支援的那一刻,大家十分清楚此行意味着什么。

“去!”6人横下一条心。他们当即决定,火速赶往武汉援建雷神山医院。

第二天凌晨4点,6人在村头集合,刘爱伟、刘强的母亲眼含热泪,包起过年的馒头、炸好的菜打点行装,叮嘱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安归来。一辆面包车照亮漆黑的道路,载着他们“逆行”而上,直奔武汉。

当日上午9点多,6人顺利到达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经过短暂的休整,过了一道道安检后,按照指挥部指令,他们马上进入工地开始作业。

“医院的每一项工程都是统一分配,分成无数个板块,大家都是从各个省自愿来的,很多人和我们一样都是不要报酬的。工作的时候,我们几乎不说话,各干各的活,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眼神交流。毕竟疫情当前,少接触、少说话就是对自己和别人的最大保护。”刘爱伟说。

为了赶工期、赶进度,他们每天早上8点上班,一直干到夜里11点,再有另一半接班,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日夜不停,连续作业。刚到工地施工的前两天,他们由于连轴转,累得腰酸背疼,手上磨出了血泡。饿了,在工地上吃泡面;困了,大衣一裹躺在地上睡一会。

当时正逢武汉当地下雨,雨水灌进他们的衣服鞋子,他们就用朔料袋把红肿的双脚包起来,加班加点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一天下来,精疲力尽,返回宿舍他们还要步行3公里,每天睡眠不足4个小时。

“为了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我们连续几天没洗澡、没换衣服,虽然身上散发着一股臭味,但在工地上,没有一个人嫌弃我们,投来的都是敬意的眼光。”刘爱伟说。

经过日以继夜的紧张施工,2月7日,他们如期完成了雷神山医院南区600套供氧设备的安装。当天,一辆辆汽车载着大批医护人员分批分期进驻医院,很多都是年轻的面孔,个个紧张有序,在疫情面前与时间赛跑。面对举国阻击疫情的壮美场景,刘爱伟有些激动,“当时心里油然而生一句话——咱们中国真的有力量!”

工程结束后,雷神山医院建设方为了表示感谢,给他们每人发了9000元的生活补贴。刘爱伟、刘强兄弟俩死活不肯接受:“大敌当前,大家都在为抗击疫情作贡献,我们农民也要为国家分忧解难!”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雷神山医院之前,刘爱伟、刘强已经花费15000元在网上定制了2000个口罩,捐给了家乡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这此,兄弟俩决定把这18000元全部捐出,继续购买防疫用品,捐给一线人员使用。

英雄归来,他们的大爱善举飞向家乡四面八方。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看望慰问了6位返乡模范农民工,及时送去隔离期间所需的生活物品,对他们的最美“逆行”给予赞扬。

“当时心里怕不怕?”回到家后的这几天,很多人这样问他们。“说心里不怕,那是假的。不过工程总要有人做啊。”他们这样回答。

如今,他们6人在村外一条河边的隔离区安静地生活。看着河边慢慢变绿的小草,望着河水随风泛起的涟漪,他们心中释然——春天已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责任编辑:刘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