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疫情不退,我们不回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董素芝

2020-02-18

1月22日,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日,淮阳区人民医院感染科接到传染科全员上岗取消年假,手机24小时开机的通知,疫情在即,护士长沈静第一个上交了请战书:“疫情不退,我坚决不回。”

“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这是沈静的妈妈,有59年党龄的老党员常说的一句话,沈静是党员,妈妈一直是她的榜样,大战在即,自己一定要带头冲到前面去,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

当天,院里启动了感染性疾病科作为隔离病区,这是淮阳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是这场战“疫”的一线。为了应对疫情,院里临时抽调了一部分人,成立了发热门诊、预发热门诊。这个发热门诊也归感染科管理,沈静的担子一下子重了。新成立的门诊中大多是写请战书过来的,对请战来的医护人员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和消毒隔离的培训、再培训,强调、再强调,沈静每天要门诊、病区两边跑,往往返返要走2万多步。

与沈静一同上岗的第一梯队护理有8人,她们中一半是原来感染科的,一半是写了请战书过来的。像护士高超伟,本打算要去部队陪伴老公过年的,接到通知,她立马退去了机票,回到岗位。还有护士韩晓杰,她的儿子才一岁多,因把热水瓶碰翻了,开水洒到孩子脖子上,造成了严重的烫伤,她上岗后再不能回去照顾孩子。

腊月二十九,一个发热门诊排起了长队,看到这个情况,院领导立即让增加三个发热门诊,减少排队时间,护理部又调来三名护士增援,当天大家都写了请战书,按了手印,大家精神饱满,发誓:“疫情不退,我们不回。”

尽管请战时已做好心理准备,但身临一线,沈静她们才知道面临的困难远超乎想像,所有参战人员要连续工作14天,与外界完全隔离,只能通过视频和电话与外界联系,也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由于疫情的特殊性,患者不能有家人陪护,她们负责每天给他们送饭做治疗,做心理沟通。她们每天要穿上盔甲似的防护服,8个小时轮换着为病人吸氧气、吸痰、测量血压、上心电监护、测血氧饱和度、做动脉血气分析,抢救病人等。怕浪费防护服,她们这8个小时里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上卫生间,每次都闷得浑身湿透,直到脱下防护服,才感到精疲力尽。很快,苗华杰、韩晓杰、靳露露她们三个因受凉发热,院里知道后让她们回去休息,但她们说什么也不同意,说大战在即,轻伤不下火线,吃点药就好了,要打完这场仗。

大年初一,沈静在巡视病房时,发现一位57岁的女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很不稳定,血氧在82%—85%,而正常人一般在95%以上,一旦到85%以下就有生命危险,且该病人由于呼吸频率过快。看到这个情况,沈静立即报告医生,经给予患者高流量面罩吸氧,又耐心疏导安慰她,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下来。由于发现及时,给病人救治争取了时间,病人病情得到稳定。

苗华杰是科里一个最漂亮的护士,她的家在外地,平时在家爸妈都很宠她,危险的事从不让她做,此次参战,怕父母担心她,对疫情的事儿她也没告诉父母。隔离病房一共三层,刚开始,通道的廊灯不太亮,护目镜也容易起雾,晚上去楼上做治疗的时候每次都是摸黑上去的,苗华杰一个人上去时,就感觉那段通道好长好长,心里很害怕,但是她知道不能退缩,要咬牙坚持,因为相比起来,患者更需要她,这样想着她就慢慢的挺过来了。之前苗华杰没有想过这次疫情会那么严重,看到病人的情况慢慢变差,她很着急,鼓励他们多吃饭配合治疗,对于他们的一些要求,也都尽力满足。

每天回到住室,脱下防护服并消毒后,她们便迫不及待地和家人视频——她们也都有自己的父母、爱人和孩子。韩晓杰在与孩子视频时哽咽着说:“孩子,妈妈对不起你,但是妈妈爱你。现在有很多病人需要妈妈,等疫情过去,妈妈就回来看你。”她的父母也会每天按时给她发来短信:“孩子的伤已结痂,放心。一定要安心工作,照顾好病人,保护好自己……”

沈静每次与家人视频,上大学的女儿总夸她是最棒的,老公说:“不要太马虎了,要注要防护,疫情过去,我送你99朵玫瑰花。”

家人强大的支持,让沈静和她的战友安然而眠,准备着迎接明天的战斗……

作者简介:董素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渐行渐远的思念》《阳光来了》和淮阳历史文化丛书《伟哉羲皇》。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