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沈丘县卞路口乡:农民田野种希望 工人车间圆梦想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韦伟

2020-03-22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韦伟 通讯员 曹志 文/图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沈丘县卞路口乡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面掀起复工复产热潮,到处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景象。田野里,农民们抢抓时节播种希望,车间里,工人们争分夺秒实现梦想。

农民田野种希望

今年的春耕比往年更热闹,一大早,几位邻村的留守妇女结伴来到肖门村“田野青”生态蔬菜种植基地,着手开始当天的西葫芦秧苗移栽。返乡创业人士肖云峰介绍,农时不得误,春日赛黄金,由于受疫情的影响,春节过后温棚内订单蔬菜不能及时上市出售,走势看好的紧俏蔬菜基本上按成本价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了。眼下,天气渐暖,又到种植的时候了,这不,工人们正赶着移植栽种菜苗哩!

“田野青”生态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规模已达近2000亩。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争取渉农资金390万元,建高标准玻璃温室育苗大棚1栋1152平方;塑料温室大棚2栋1600平方;巨型跨温室大棚8栋12800平方;分拣车间1栋500平方。合作社主要以种植早春西红柿西瓜、越冬太空椒、西葫芦为主,产品实行线上订单销售,合作社日最高用工量达到300多人。主要吸收本村及附近贫困户家庭就业,可提供就业岗位80多个,实现贫困从业人员的纯收入每年不低于10000元,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在卞路口乡霍楼村小青菜种植基地里,占地100亩的160个塑料大棚有序排列着,棚内新一茬小青菜长势良好,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生机一片。戴着口罩的农民们在自己承包的蔬菜大棚内不停的忙碌着,喜悦写在他们脸上,不时传来阵阵说笑声,好一派美丽的田野春耕图。

村支部书记霍国军介绍说,虽然霍楼村已经摘帽脱贫,但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依然滞后,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需要加快。要充分利用土地等资源优势,实行土地托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发展高效产业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和村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2019年,在县组织部的支持下,驻霍楼村第一书记邵俊勇和该村支书霍国军带领村民建成了小青菜种植基地,流转土地100亩,支部书记霍国军自筹资金100万元,建成塑料大棚160个,基地承包给6个农户,每亩每年净利润可达4万元,同时带动贫困户和一般农户100多人就业,使群众尝到了发展产业的甜头。

据了解,该乡近几年先后成立了以“田野青生态种植合作社”、“俊敏莲藕专业种植合作社”等为示范的专业种植合作社10多家,已带动63个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致富。给群众创造致富门路,实现家门口就业,租赁出土地的农户每年在收取租金的同时,到合作社务工挣钱,让农民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农民的收入提高了,观念变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热情更加高涨。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给霍楼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邵俊勇说:“成绩是靠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农民兄弟自己干出来的,我不过是给他们引个路子而已。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看到农民兄弟富起来,我心里高兴。”

时下,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时候,以农业为主卞路口大地上的农民,正以昂扬的斗志、坚定的信心、走自己的路,挽起袖子加油干,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希望的田野上。

工人车间圆梦想

近期,卞路口乡所有扶贫车间也如火如荼地恢复了以往的繁忙,在前营子扶贫车间里,工人们都戴着口罩干得热火朝天。

“我和丈夫身体不好,孩子还在读书,‘扶贫车间’可是帮了我大忙。”说这话的是该村贫困户张彩花。“像我这种情况,既没法离开家外出打工,又需要一份稳定且离家近的工作,‘扶贫车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张彩花说,“现在每天在车间里干活,技术要求不高,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在贫困人口中,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有就业能力,但由于照顾家庭、身体残疾等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充分就业,造成生活困难,如果能让这部分有就业能力的扶贫人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让他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就业增收,就能够摆脱贫困。”乡扶贫副书记介绍说。

据悉,该乡共建成扶贫车间10个,目前已形成服装加工、制伞等为龙头的主导产业格局,带动村民就业406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69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实现一人稳定就业,脱贫致富一家,有效拓宽了贫困户的就业渠道,促进贫困家庭的增收。企业的发展真正给群众带来了实惠,不仅让困难群众实现了脱贫,而且走上了致富路,富裕起来的群众群众的腰包鼓了,生活好了,干劲更大了!

该乡党委书记牛晓靖介绍,近年来,卞路口乡把“扶贫车间”建设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不断加大建设力度。通过发挥政府“引力”、释放企业“动力”、激发群众“内力、提升管理“能力”,建成了“贤丰雨具”“九嘉服饰”“阳光网业”“周口市馋嘴猴食品”等发展势头好、市场前景好、带贫成效好的“扶贫车间”,有力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现如今,卞路口乡积极探索特色乡村发展之路,紧紧围绕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认真落实上级产业扶贫政策,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加快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成就了群众家门口脱贫致富梦。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