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用制度为文明护航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3-26

■宋海转

据报道,为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维护“五城联创”成果,回应民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行为呼声,我市拟出台《周口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随地吐痰、闯红灯、遛狗不拴绳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规范。

诚然,文明行为的养成,文明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个人的自我修养,但与社会环境也紧密相关,其中就包括法制环境。尤其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后,大家几乎都养成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爱消毒等良好习惯,这无疑是一次促动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升整体文明素质的良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条例》,可谓恰逢其时。

自古以来,文明的行进都离不开法制的护航。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是公认的文明素质较高的国度,有人甚至称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殊不知这和新加坡对不文明行为的严厉惩处有关,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上厕所不冲马桶、在地铁上吃东西、甚至不按交通规则过马路等都会遭到较重的处罚。该国法律规定,使用厕所后不主动抽水,初犯将被罚款150新元并拘留,再次违犯光罚款就要500新元。有一个著名案例,1993年,一位美国人到新加坡旅游时在别人的汽车上涂鸦,结果被法院判处6鞭刑并遣送回国。新加坡的严刑峻法自然不能照搬照抄,但用法制手段促进社会文明水平提升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法治为文明“兜底”。那些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放养犬只、霸占座位等不文明现象,从根本上说,并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只是因为管理机构不明确、权责不清晰,才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麻烦”。明确管理办法,加强执行力,才能不断增强国民的自觉性和约束力。

当前,国内不少省份和城市均已立法,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做出具体规定,这对每一位公民的言行举止都具有强大的刚性约束力。以《条例》等地方法规为文明的前行保驾护航,既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落实,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具体表现。我们相信,我市的文明水平在《条例》的护航下,必能迈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