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川汇区:多措并举全面打赢高质量脱贫攻坚战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5-14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韩志刚 通讯员 理效明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川汇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三个精准”“三个落实”“三清零”“四个不摘”等要求,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统筹推进“稳脱贫、防返贫、不致贫”各项举措,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邵寨、邵火庙、朱庄、党庄、中村、后村6个行政村被识别为贫困村,至2016年底,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实现脱贫1065户、4483人,其中稳定脱贫户263户、1125人。目前,全区共有建档立卡户1187户、4798人,其中未脱贫户122户、315人,贫困发生率0.0904%。

为确保如期高质量脱贫摘帽,2019年以来,川汇区坚持把防止返贫、提升质量、巩固成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补短板、强弱项、抓巩固、谋长远,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信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明确帮扶责任,科学建档立卡

川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上台阶。

明确分包帮扶责任。一是明确区级责任。先后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专题会议30余次,召开办事处和行业部门党委(党组)书记述职会、办事处(行业部门)分管副职和第一书记座谈会,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全区建立区四个班子领导分包行政村(社区)脱贫攻坚工作制度,30名处级领导干部分包各行政村,既督又战,统筹指导各村脱贫攻坚工作。二是明确行业责任。成立11个脱贫攻坚硬仗指挥部,组长分别由区委常委或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单位由相关行业部门组成,统筹协调行业部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落实。各行业部门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成立工作专班,逐村逐户逐项逐人进行排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研究制订行业政策实施方案及推进措施。积极开展包村结对帮扶,分别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员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全区扶贫干部持续开展周五扶贫日活动,深入开展政策宣传落实、问题排查、信息核实、环境整治及资金项目管理使用等工作。区老干部局局长贾秀菊长期在基层开展帮扶工作,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多方面的困难,与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被誉为贫困户的“贴心人”。三是落实办事处与行政村责任。全区4个涉农办事处分别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组,35个行政村(社区)配齐了脱贫攻坚责任组长,组长分别由办事处主要领导和办事处班子成员担任,确保办事处主体责任、村级直接责任落到实处。乡村两级按照全区统一部署,集中抓好信息调整、问题排查整改、政策资金项目到户到人帮扶等工作。四是强化驻村书记责任。出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量化考评办法》,进一步落实定点帮扶包保机制和驻村帮扶制度,35个行政村全部派驻第一书记,实行“五天四夜”工作制度;58家区直单位分别成立帮扶工作队分包到各行政村,与所有建档立卡户结对帮扶,开展走访慰问,宣传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制定帮扶计划。城北办事处分管扶贫工作班子成员范伟,忘我工作,不分昼夜,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工作一丝不苟,为了提升脱贫攻坚水平,组织城北办所有行政村第一书记多次到先进县市学习交流,全面提升第一书记业务水平;后村第一书记康书明,尽管年纪偏大,电脑业务知识不能完全掌握,涉及网上办公业务,抽时间回家让家人帮助办理,档卡资料管理井然有序。这些先进事迹鼓舞激励着全区扶贫干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区委、区政府将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坚持做到源头严把、过程严控,提高识别精准度,做实做细档卡资料,全面查准核实扶贫对象信息,杜绝七类“边缘户”被漏评、错评、错退的现象。目前,全区共有建档立卡户1187户、4798人,已累计实现脱贫1065户、4482人,其中稳定脱贫户263户、1125人,2019年底,脱贫34户,112人,未脱贫户122户、315人,贫困发生率0.0904%。2019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6元,同比增长8.8%。

深入开展扶贫助贫活动。集中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持续开展周五“扶贫日”帮扶,帮扶贫困群众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实际问题,有效提升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活动,区委书记遍访全区6个贫困村和29个非贫困村,走访贫困户、非贫困户200多户,区长每月保证至少5天时间调研扶贫工作,走村入户协调各方力量解决疑难问题。办事处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遍访122户贫困户、39户边缘户和23户脱贫监测户。

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中,川汇区委、区政府强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举措,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开展。

积极推动产业脱贫,带动贫困户直接增收。一是实施产业扶贫。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增强脱贫户脱贫动力、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举措。与高等院校合作引进巨菌草种植技术,试种的200多亩巨菌草取得了成功,每亩收益4000元以上。开展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通过微生物技术,将农作物秸杆转化为食用菌辅料、有机肥料等,目前20多万袋食用菌已经收获两茬,市场价格和前景可观。依托邵火庙流沙河沿线,计划实施集种养加于一体的扶贫产业基地。2019年以来,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个,投入专项扶贫资金836.4万元,全部到村到户建立了带贫益贫机制。二是实施就业扶贫。川汇区围绕就业扶贫想办法、找门路,劳务经纪人利用川汇区近郊农村优势,与城区企业建立“姻亲”关系,通过上门沟通联系、召开对接洽谈会、签订优先用工合同等形式开展就业服务,促进贫困群众实现劳动就业、稳定增收、精准脱贫。同时,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利用村级就业服务中心,为贫困户设置“疫情巡逻员”公益岗位,增加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疫情期间,他们坚守卡点、日夜巡逻,对居家隔离人员实行严格管控、对重点人员进行集中消杀,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全部建立了体温检测台账,开展“暖心行动”,送医送药送食品,贴心服务群众的生产生活,他们的辛勤付出不仅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也增加了家庭收入。2019年以来,全区为无法外出务工劳动力和弱劳动力设置公益岗165个,其中省级39个,区级126个。疫情缓解后,发放《致农民工的一封信》,各村劳务经纪人宣传就业扶贫政策,讲解就业创业知识和技能,发放招工简章,让群众不出门就能了解到更广泛的就业信息和惠民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畅通办理健康证明渠道,区人社局积极与省内外用工单位做好有效对接,先后输出五批外出务工人员600多人。三是实施金融扶贫。学习“卢氏模式”,规范完善四大体系建设,2019年,为47户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户贷率5.04%。四是开展项目扶贫。2019年,全区脱贫攻坚共投入资金1272.4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8个,资金拨付率96.6%。2020年以来,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550万元,对接项目15个,开工率100%,拨付资金499.6万元,拨付进度为44.96%。新四方药业、三川豫龙、兴家园林3家带贫企业正常履行协议,带贫人数1083人。城北办事处建档立卡户孙艳春把4.56亩土地流转到了附近的一家带贫企业,一亩地每年收入1500元,本人在这家企业上班每月拿2000元工资,他的爱人外出务工每月2000元左右收入,公爹在市区打扫卫生每月1500元,全家一年收入近8万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强化脱贫保障,助推稳定脱贫。一是推动住房安全保障。对农村房屋进行全面排查,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疑似危房进行等级鉴定,对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全部进行改造,确保危房清零。2019年以来,全区鉴定房屋1600余处,对排查出的34处C级或D级危房全部改造。二是推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2019年以来,全区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6.4公里,农村公路管养里程达372公里,35个行政村(社区)全部通硬化路;农村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安全饮水管网全覆盖;文化广场、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及电、网、邮实现了全覆盖。三是实施健康扶贫精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住院 “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医生团队87个、成员366人,共签约城乡居民149593人,其中农村贫困家庭全部完成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为100%。2019年,先诊疗后付费救治144人次,大病补充保险21人次,民政医疗救助15人次。对全区“健康扶贫管理数据库”里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符合25种重大疾病的贫困患者实行大病集中定点救治,救治人员21人。全区37家医疗机构与因病致贫家庭结对帮扶,通过义诊巡诊和送医送药送健康等活动,保障贫困人口就医。加强疫病防控,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人数达76940人,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4.57%以上,173名三级以上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签订了“以奖代补”协议。全面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和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两癌”筛查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政府筹集资金资助467名贫困群众参加2019年城乡居民医保;693名贫困群众办理了慢性病卡,每人每月享受150-6000元定额结算。去年以来,共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结算基本医疗395万元、大病医疗32万元、大病补充38.2万元。四是实现“三无”人员全部兜底。区民政部门联合区扶贫办下发了《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方案》,针对农村特困人员、低保人员、残疾人家庭、重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家庭实际,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进行排查,用足用活各项保障政策,让贫困群众充分享受社会综合保障政策带来的实惠。目前,全区四个涉农办事处共办理低保对象480户、924人,其中建档立卡低保184户、412人。126人享受特困救助,826名重度残疾人和271名困难残疾人享受残疾人补贴,实现了低保扶贫“两线合一”。五是实施教育扶贫。开展对各学习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资助,防止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辍学。2019年,共发放各类补助资金470.95万元,惠及贫困家庭学生10323人次。其中,资助建档立卡户学生4560人次,资助资金186.8万元。

多种形式扶贫,推动贫困户持续脱贫。一是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教育扶贫。补齐贫困群众的“精神短板”,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建知识、脱贫攻坚知识等有关内容,举办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培训班,利用党员干部晚上空闲时间,通过讲党课集中学习扶贫知识。同时,加强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学技术、学政策、学法律、学文化,鼓励贫困群众向身边人学习,自觉摒弃生活陋习,树立勤劳致富奔小康主体意识,坚定脱贫信心决心,营造光荣脱贫、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二是实施孝亲扶贫。出台《孝老敬亲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方案》《农村特困人员社会托养实施方案》,开展“接老人回家”活动,对孝老敬亲典型进行宣传表彰。综合运用教育、法律、经济、示范等多种手段推动老人户合户工作,督促子女履行赡养老人义务。全区258户独居老人与子女合户,34名特困人员实现集中供养或亲情赡养。三是开展助贫活动。针对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川汇区利用每周五“扶贫日”活动,开展“办惠民实事送温暖”活动,为贫困户添置简易家具、日用品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同时,通过社会帮扶,16家企业购置了3600件米、面、油,800条被褥,30张床,通过办事处送到困难群众家中,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区里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所有农户户旱厕进行无害化改造,改造旱厕11000余座,新建三类公厕14座;35个行政村垃圾清运全部实现社会化保洁。

做好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川汇区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持条块结合,对35个行政村对疫情防控进行网格化管理,组建防疫自卫队33个、志愿宣传服务队16个,制作宣传版面1000多块,先后三次印发《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引导群众不串门,不聚会,不扎堆,做好群众的心理疏导。为贫困群众免费发放口罩,发动社会捐款捐物,全区共接收捐款125.56万元,接收捐赠食品、药品、消毒液、体温计、口罩等防疫物资折合人民币48.48万元。围绕春耕备耕,组建农用物质统一配送服务队,根据群众需求,逐家逐户配送农药、化肥等必需农资,指导群众恢复农业生产。家庭签约医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随访,在做好相关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入户随访,指导群众用药。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机制下调后,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开展电商扶贫,食用菌种植,切实解决群众就业问题。

强化动态管理,巩固脱贫成果

川汇区在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的动态管理工作的同时,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纳入监测帮扶范围,统筹推进“稳脱贫、防返贫、不致贫”各项任务,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稳定扶贫工作架构。区委、区政府和各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保持稳定,做到扶贫机构不撤、人员不散,确保脱贫攻坚领导机构高效运行、接续发力,形成党政齐抓共管、行业部门各司其职、区直单位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为脱贫攻坚凝聚了强大合力。

稳定扶贫各项政策。脱贫攻坚期内,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现行标准的稳定性,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施策,把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增强脱贫动力,解决后顾之忧。在落实到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救助、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的同时,政府为494名贫困群众购买了防贫保险,从医疗、教育、自然灾害等方面予以保障;开展到户产业扶持,139户贫困群众入股带贫企业,实现持续增收;为126户因家庭原因无法外出务工劳动力和弱劳动力设置了公益岗。

稳定分包帮扶力量。开展“党旗领航促脱贫”主题活动,引导33个“两新”组织的党组织与33个行政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统筹贫困村、非贫困村帮扶工作不平衡问题,对15个行政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进行了轮换,将原来没有派驻工作队的29个行政村全部派驻了帮扶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由分包单位派驻,贫困户由工作队员结对帮扶,形成了第一书记一线扶贫、分包单位做保障的工作格局。华耀城办事处朱庄村朱田莉、朱要杰姐弟俩年幼失去父母,多年来,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单位及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助力两人顺利进入大学校园。区四个班子成员督战到村,区直各单位督战到户,利用每周“扶贫日”进村入户,帮扶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坚持推动问题整改。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连续三年开展了“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区直50多家包村单位、600多名帮扶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对所有农户进行家庭基本信息、政策落实、人居环境等进行全面排查,逐户逐人逐类逐项摸底排查。针对排查出的家庭基本信息不准、政策未落实到位、人居环境较差等问题,能立即整改的立即进行整改,限期整改的明确整改时限,需要各部门联合解决的由区扶贫办集中研判交付相关单位解决,从而实现所有问题全部实现清零。

实施动态监管。区委、区政府把防止返贫致贫放在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三类人群”进行动态排查,摸清未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三类人群”底子,实行重点监测、动态管理,随时掌握贫困发生动态,预防“三类人群”返贫致贫。2019年以来,新识别边缘户39户98人,脱贫监测户23户96人,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同时,严把贫困户退出关口,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两公示一公开”程序退出,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

开展执纪问责,转变工作作风

川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的干部作风问题,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和扶贫干部的管理,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严肃追责。

深入排查整改。对照国家考核和巡视、督查、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和脱贫攻坚“回头看”要求,举一反三。区脱贫攻坚4个督导组对整改工作督促落实、跟踪问效。梳理的24类、共59项401条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和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将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扶贫项目安排实施、脱贫攻坚举措、扶贫工作成效和扶贫队伍建设等置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乡村两级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区级出台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审计部门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计力度,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规;巡察部门将项目资金作为区、办、村三级巡察的重要内容,对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严肃查处。

开展作风整治。推进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开展“讲政治、守规矩、懂业务、强能力”活动,严查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行为。在减轻基层负担方面,以问题为导向,做到不解决问题的会议不开,不落实落细的工作不安排,让基层干部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扶贫工作。2019年以来,共有5名扶贫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1人,12名扶贫干部、4家单位因工作不力被通报,8名扶贫干部被约谈。

加强队伍管理。扶贫队伍建设情况。实施“党建引领促脱贫”专项行动,制订了第一书记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组织扶贫干部开展各类培训,培训人员1256人次;坚持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导向,5名扶贫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连续三年开展脱贫攻坚之星评选活动,23名扶贫干部受到表彰,5名扶贫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5名扶贫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下一步,川汇区将围绕2020年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质量导向、严实导向,做好1065户4482人已脱贫户巩固提升,落实122户315名困难群众帮扶措施,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扎实做好各项扶贫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是持续打好“四场硬仗”。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依托6个扶贫车间和万果园、长城门业、四方药业、邦杰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就业,积极实施菌草、食用菌种植等产业项目,全区6个脱贫村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产业扶贫带动群众就业200人以上。落实好金融扶贫政策,购买返贫保险,降低返贫风险。二是开展“五大行动”。切实把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扶贫助残、危房改造、扶贫扶志等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做好110名困难群众政策“兜底”保障,不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实施“四大工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建管长效机制,推进交通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和农村电商发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不断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完善脱贫长效机制,切实把工作落细夯实,不断提升脱贫成效。四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规划先行,积极对接上级政策,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发挥近郊优势,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加强与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拉长种养加销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形成乡村振兴产业支柱。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打造邵寨、王响午、孙咀、葛湾、邵火庙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围绕邵火庙试点,打造集观光、采摘、乡村游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和产业扶贫开发带,实现“一二三”产和城乡融合发展,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明确各方主体权责,科学确定发展规模,同步推进规划和试点工作,做好试点的前延后伸、全面铺开。党建引领、完善机制,抓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川汇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责任编辑:张鲁莎]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