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秋菊扶贫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20-05-19

记者 刘俊涛 通讯员 刘培山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人们常说,打交道久了,就会日久生情。和贫困户打交道,一样会产生扶贫情结。太康县芝麻洼乡信访秘书兰秋菊在几年的帮扶工作中,爱所能爱,助所能助,与所联系贫困户结下了解不开的情缘。

“我家里就是3口人”

芝麻洼乡孔寨村的贫困户王永莲,因病致贫,家里两口人,王永莲70多岁,还有一个40岁的智障儿子,家里实际人口是2人,档卡也是2人,可每次上级扶贫走访调查时,问王永莲家里人口数,王永莲却说是3口。调查人问:“大娘,你家档卡是2人,你怎么说是3口人呢,是不是说错了?”王永莲说:“我没说错,我还有一个闺女,秋菊就是我闺女!”弄得村里陪同人员忙着作解释。

兰秋菊自从帮扶王永莲后,每周都要去三四次,把贫困户家当成自己的家。王永莲上了年纪,她的儿子又不能干活,靠他们自身能力很难脱贫。兰秋菊就联系民政部门为王永莲的儿子办理了残疾证,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又为王永莲和她的儿子办理了低保,并申请危房改造资金修了房子,王永莲家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吃穿住问题解决了,可兰秋菊并没有放下心来,王永莲和儿子都不能好好操持家务,她每周都要坚持去王永莲家打扫3次卫生,每周帮他们洗1次衣服。去年冬天,王永莲摔伤导致骨折,兰秋菊就把自己5岁的女儿临时寄养在亲戚家里,与王永莲已出嫁的女儿轮流守护,直到王永莲康复出院。邻居都说,是亲闺女也只能这样了。

王永莲把兰秋菊当成自己的女儿,看起来一点也不糊涂。

孔刚强的脱贫路

孔寨村贫困户孔刚强今年46岁,家里6口人,老父亲偏瘫在床,妻子智力有点问题,家务活做不到点子上,农活更不用说。没有一个好内助,孔刚强一个人养活全家6口人,这些年不知道怎么摔打才走过来,在村里是有名的贫困户。

别的贫困户陆续脱贫,看着孔刚强一家人,兰秋菊心里犯愁。2017年,兰秋菊和村干部“会诊”,给孔刚强制定脱贫计划,让他家种植8亩西瓜,又通过帮扶养了3只羊,盘算着西瓜可以卖2万元左右,几只羊喂养着,一年下几个崽,几年后就是羊群了。谁知西瓜季节下来,别人每亩卖几千元,他家的西瓜才卖够本钱。为了花钱,孔刚强把羊也卖了,一年下来,他家基本没啥收入。

兰秋菊分析原因,西瓜种不好,不是技术问题,没技术可以跟邻居学,关键是孔刚强一个人管理跟不上,两个孩子在家种地也是外行。怎样才能让他家脱贫,仅依靠种植收入肯定不行了,兰秋菊把希望寄托在他的两个儿子身上。

一次,兰秋菊给孔刚强的两个儿子讲:“你们长大了,不能在家里闲着了,要学点技术出去打工挣钱,你们家脱贫摘帽就指望你们兄弟俩了。”

于是,兰秋菊联系好职业学校,动员孔刚强的大儿子进行短期技能培训后,到上海一家医疗器械厂做销售,又动员他的二儿子学习车床技术。2019年底,孔刚强的两个儿子务工拿回4万多元,这让全家人看到了希望。孔刚强第一时间给兰秋菊打电话激动地说:“我家终于可以脱贫了!”兰秋菊鼓励他们一家人继续努力,下一个目标就是致富奔小康。

放不下的情缘

兰秋菊在2018年之前曾经帮扶过张庄村的贫困户刘恒然,因工作关系调整后不再是他家的帮扶人。

调整后的第一天,兰秋菊来到刘恒然家,告诉刘恒然夫妻帮扶人作了调整,不过有什么事情还可以继续联系她。听到这话,刘恒然的妻子禁不住流下眼泪,紧紧拉住兰秋菊的手,似乎想说什么话,哽咽着难以表达。

在帮扶刘恒然的日子里,让他们夫妻感动的不仅是国家扶贫好政策,还有帮扶干部的亲切关怀。兰秋菊每次去刘恒然家,扫地、洗衣,有啥活干啥活,从不嫌脏怕累。兰秋菊知道,扶贫帮扶不只是物资帮助和做家务干农活,精神帮扶尤为重要。

刘恒然的妻子患有慢性病,不仅身体不好,心里也常有解不开的疙瘩。兰秋菊经常拉着她的手和她谈心,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开怀大笑,听她诉说喜怒哀乐,听她唠叨陈年旧事。

帮扶人调整两年来,这份不了的情结始终萦绕心头。兰秋菊一直和刘恒然一家保持联系,并时常带上新帮扶人一起过去看一看、转一转。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