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鹿邑县依托特色“种植+养殖”唱好新农业经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6-10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于新豪 尚卫东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里,农民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的体力劳动者。在鹿邑县赵村乡,胡山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实用型人才郭玉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引进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技术,实现了滚雪球式的快速发展,不仅壮大了自身经济实力,更以示范性作用向周边农户传播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带动当地留守人员就业、增收。

千亩黄蜀葵种植基地里,一排排整齐的自动灌溉系统正在均匀地灌溉,一行行碧绿的黄蜀葵苗迎风招展,长势喜人。“今年6000亩地的小麦收后,正在抢种高粱、黄蜀葵。”见到郭玉华时,他正在黄蜀葵种植基地里指导工人除草。“收完小麦立即种植黄蜀葵,因我们采取的是订单模式,所以销路也不成问题,今年的1000亩黄蜀葵,产值约300万元。”郭玉华介绍,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根据今年客户订单,又新增流转土地2000多亩,总面积超过8000亩,预计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

今年48岁的郭玉华很早就开始做生意,他跑过运输,干过羊毛加工,但都没有太大的起色。随着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家乡大量撂荒的土地让他倍加心疼,于是他下决心搞农业。土地就是‘金矿’,农业才是咱老百姓的命脉。2015年,他在家租了500多亩地,开始了他的土里刨金的种植之路。几年来的摸索,连年收益增长,让郭玉华尝到甜头。“我计划明年种植面积将达到1.5万至2万亩,在现有三个乡镇、一个办事处四个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再扩大一倍。”郭玉华信心满满地说,除了8000多亩的种植基地,自己还有养殖场,每年出栏成品羊近5000只,种植+养殖模式的好处就是,种植留下来的秸秆、青饲料有用途了,小麦、高粱秸秆粉碎,加工贮藏,一年四季的饲料就有了,养殖场用不完还可以卖给其他的养殖场,因咱家的秸秆饲料无添加、质量有保证,所以不愁销路。

地还是那块地,变的是传统种地的理念。郭玉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用种植+养殖模式,用养殖场的羊粪代替化肥,每亩小麦可以少用大部分肥料,种植成本每亩降低约200元。又因秸秆要回收利用,所以种植也不再使用残留量大的农药,因此,对减少农业产品污染,提高小麦品质都起到了促进作用。除了养殖成品羊赚钱,无公害模式下种出来的小麦比普通小麦也要贵,今年6000多亩的小麦在地里没到家就被客户抢购一空。

“要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才至关重要,现在看来,我选择种植+养殖产业算是走对了路子。”郭玉华笑着说,养殖场、种植基地需要工人,就优先考虑附近村民,尤其是家庭贫困,生活有困难的群众,现在整个合作社常年用工近200人,农忙季节达300多人,平均每人每年收益10000多元!

“自从进入合作社,收入也有保障了,日子越过越好!”说起自己在种植基地的工作,正在人工除草的郭俊义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郭俊义70多岁,妻子患有心脏病。在郭玉华帮助下,夫妻两人来到合作社务工,每天有50-70元的收入,年增收20000多元,去年就实现了稳定脱贫。

赵村乡党委书记鲍卫介绍,以郭玉华为代表的新农业种养模式,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已经成熟,接下来我们要做好大面积推广,特别是我们的重点扶贫村,要把种植+养殖的模式推广到每个村,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新型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全力推广新农业种养模式,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

[责任编辑:张鲁莎]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