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周口:抗疫脱贫两不误

来源:

作者:王飞宇

2020-06-22

原载:2020年第12期《中国扶贫》杂志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的问题是什么?”“脱贫攻坚过程中怎样减轻乡、村两级负担?”4月2日下午,河南省周口市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述职会议召开,周口市委书记刘继标及其他市领导对各县(市、区)主抓脱贫攻坚的负责同志进行随机提问,点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回答,并逐一点评。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周口市深入摸排掌握疫情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准确把握脱贫攻坚收官阶段的形势,聚焦脱贫重点难点问题,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保姆式”帮扶让扶贫更精准

“多亏了政府的帮扶,否则这么多包菜还真不知该咋办了。”周口市郸城县丁村乡郸凤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宪森是位残疾人,因打工摔伤左腿截肢。脱贫攻坚以来,他克服身体残疾,努力发展蔬菜种植,还通过成立合作社带动附近村庄贫困户实现了种菜增收。

受疫情影响,今年合作社的6万斤成熟包菜销路成了难题。在此形势下,丁村乡认真落实“保姆式”帮扶政策,为郸凤种植合作社量身录制了宣传视频并积极联系媒体进行报道。之后,周口市工商联发挥自身优势,广泛联络爱心企业参与帮扶,周口东方会展商会等多家爱心企业积极响应,6万多斤包菜很快便被收购一空。

爱心企业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凤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采购蔬菜。

这仅是周口市对贫困群众实施“保姆式”帮扶的一个缩影。周口市通过大数据平台比对核查和综合研判,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做法,通过“一对一帮扶”“校地结对帮扶”等形式开展对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针对疫情造成的贫困群众务工增收难题,周口市强化分类管理,全面摸排掌握务工人员基本信息和就业意愿,有针对性地解决务工难题:在复工复产单位的用工需求上,优先推送贫困劳动力,帮助26.22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中县内务工9.55万人,县外省内务工4.1万人,省外务工12.57万人。针对疫情造成的生产发展和产品积压难题,周口市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指导宣传,组织农技人员入村入户服务,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农副产品供给对接活动,打通产品销售堵点,让贫困户既增产又增收。

有序复工复产助增收

验布、裁剪、缝纫……4月9日,周口市商水县瀚玺服饰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河南省周口市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刘品在瀚玺服饰有限公司缝纫车间工作,每个月可以拿到3300元的工资。

“表演服的订单来自国外。再过几天,一个装载近4万件服装的集装箱就要漂洋过海发往目的地。”瀚玺服饰有限公司经理许奋勇告诉记者,“公司现在有6个工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年龄稍大的在包装岗,月收入1600元以上;年轻的在缝纫岗,月收入3000元以上。”

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鱼跃渔网有限公司,贫困群众在编织渔网。

周口市商水县是大别山片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重点县,每年有大量农村妇女留守在家。为了调动留守妇女的积极性,商水县因地制宜发展“巧媳妇工程”脱贫产业,成功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脱贫新动力。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周口市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金融”“互联网+”等带贫模式,通过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举措,提升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路子。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组织群众到产业扶贫基地培训学习。

针对疫情造成的扶贫项目开工复工难题,周口市通过减免扶贫车间租金、建立产业发展运输和销售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开工步伐、给予带贫企业以奖代补政策等方式,尽可能确保扶贫项目及早开工建设、扶贫车间尽快发挥带贫效益。截至3月底,扶贫龙头企业复产67个复产率98.53%;带贫合作社已复产242个复产率97.98%;扶贫车间复工621个,复工率91.59%,带动贫困人口6971人。

挂牌督战决胜脱贫“最后一公里”

截至2019年底,周口市7个贫困县、111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累计完成84.67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8.11%下降到0.41%。但是,剩余贫困人口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要把脱贫攻坚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第一要事,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把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安排部署落实落细,确保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胜利,做到一人不漏,全面实现脱贫。”周口市委书记刘继标在太康县督战脱贫攻坚工作时表示。

为确保脱贫攻坚顺利收官,去年年底开始,周口对未脱贫人口超过5000人的5个县(市、区)进行挂牌督战,因人制宜、因户制宜、精准施策,确保剩余贫困人口期限内全部顺利脱贫。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周口市对脱贫攻坚的挂牌督导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在此形势下,周口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根据所辖县区疫情风险等级,科学有序推动挂牌督战,确保各地投入不减、项目不少、政策不变、帮扶不撤。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研究生、经济日报实习生)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