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非遗粉条变身脱贫致富“金条”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卢好亮 付永奇

2020-06-28

记者 卢好亮 付永奇

“胡干事,咱们为脱贫户张安民家的粉条申报的周口市非遗特产,在评奖活动中荣获金奖,证书和奖牌都发下来了,你啥时候过来看看?”6月25日一大早,商水县张明乡纪检干事胡书广接到县委政法委驻沟西村第一书记任将伟打来的电话,想起了他俩为张安民家的粉条申报非遗的事来。

“从红薯变成粉条,需要30多道工序,包括选材、清洗、过滤、发酵、摇粉、打粉、晒干……每一道工序说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复杂……”60多岁的张安民说起自家的粉条如数家珍。

张安民2016年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儿子视力残疾,看病花光了全部积蓄,他和老伴没法外出务工挣钱,仅靠二亩薄田和扶贫政策维持生计。2017年4月,在任将伟和沟西村“两委”班子的大力帮助下,张安民的儿子被送到郑州盲人学校学习按摩手艺,解决了张安民的后顾之忧。张安民腾出手脚后,多方筹借资金3万元,决心发展粉条加工。2017年底,张安民还清了债务,实现了稳定脱贫。

粉条加工是沟西村人的自豪,其历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沟西村生产的粉条味道好、有嚼劲,深受人们的喜爱。张安民出生于粉条加工世家,对粉条加工技艺精心钻研,成为十里八村公认的粉条“大师”。

今年4月,胡书广在沟西村走访,发现张安民发展粉条加工业后,就找到任将伟商议,引导沟西村的粉条加工业做强做大,扶持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增收致富。

“手工制作的粉条,由于传统工艺制作过程繁琐,劳动强度大,多年来只有中老年人从事这一行。”任将伟说,“张安民家的粉条采用本地红薯淀粉精制而成,入口筋道滑润,耐高温水煮,特别好吃。要想让传统工艺传承下去,拓宽群众致富路,培育家门口的致富‘领头雁’,建议为张安民家的手工粉条老手艺申报非遗,把粉条变‘金条’。”

说干就干。胡书广和任将伟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今年5月,为张安民的粉条成功申报了非遗。

张安民脱贫致富后,决定反哺乡邻,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目前,在他的带动下,沟西村10多家粉条加工厂陆续开工生产,从事粉条加工业的农户有20户、28人,全部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