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周口千秋 文脉风华(下)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20-06-29

张恩岭

(接上期)

周口中古文化:可望、卓越、观止

何谓周口的中古文化?我把她界定在上起秦朝兴起的公元前221年,下至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恰好是中国的封建时代,此后,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了。

周口的中古文化历时二千余年,也是一个漫长的时代。期间,历经秦、汉、三国、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这一时期的周口文化,真是先贤圣哲、名人巨擘灿若群星啊!这一时期的文化,已没有遥远的神秘感了,是可望可及的了。

你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故乡,就在今天的商水和太康。他们那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豪言,依然回响在我们耳边。

应玚,东汉末年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项城人。他生活在汉魏战乱时期,对人民的灾难深感同情。他的《灵河赋》等作品辞情慷慨、名垂后世。

谢灵运,太康人,是“山水派诗歌鼻祖”;谢氏家族显赫近三百年,其间谢缵、谢安、谢道韫、谢混、谢惠连等名人辈出,堪称周口文化史、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周兴嗣,谢灵运稍后时人。周兴嗣究竟是项城人还是沈丘人?还是沈丘人刘庆邦先生说得好,说项城人对、说沈丘人也对,总之,他就是周口人!周兴嗣的《千字文》可是在中国文学史和书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不朽之作啊!启功先生曾评价《千字文》说:“以‘天地玄黄’为起句的《千字文》,名头之大,应用之广,在成千累万的古文、古书中,能够胜过它的,大约是很少很少的。”

啊!回望中古时期的周口文化,我觉得,谢灵运的山水诗、周兴嗣的《千字文》都堪称中华文化史上难以逾越的并峙双峰。

谢灵运与擅写田园诗的陶渊明齐名,人称“陶谢”,他们喜爱自然,加之具有超人的天赋和丰富的阅历,为诗观察入微、笔法细腻,用语富丽而精巧,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等,这些句子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足以垂范后世,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技巧。

谢灵运以他的创作,使山水的描写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极大地丰富、开拓了诗的境界。自谢灵运以后,唐朝的孟浩然、王维等许多山水诗人相继出现,他们都曾取法于谢灵运,以优美的山水诗丰富了中华的诗歌园地。

周兴嗣的《千字文》更是一篇绝佳的文章。据说,当时的梁武帝萧衍为教育孩子,让周兴嗣把一千个字字孤立、互不重复、互不连属、不好记忆的字编成有内容的韵文。结果,周兴嗣用了一个晚上,编排出四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以儒学理论为纲,对自然、社会、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做了介绍,累得须发皆白。全文通俗易懂,对幼儿的知识启蒙有较大的帮助。《千字文》广为流传,尤其受到文人及书法家的青睐,历代书法家如怀素、欧阳询、张旭、米芾、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章太炎等都抄写过《千字文》,使这篇韵文远远超出了童蒙之书的范围。

啊!中古时期的周口文化,又怎样体现了周口人的情怀和灵魂?我想,通过谢灵运的山水诗和周兴嗣的《千字文》可见一斑。尤其是谢灵运的山水诗,体现出了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宇宙情怀。这种情怀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已有体现,而随着谢灵运等山水诗人的出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就进入了中国人的审美视野。谢灵运歌颂自然、田园风光之美的作品和周兴嗣的《千字文》中体现出“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关爱万物、主客化一、汇通天地的宇宙胸襟,让我不由得为中古时期的周口文化生发出叹为观止的豪情!

周口近现代文化:当下、亲切、景仰

周口近现代文化时期从1840年算起,直到今天,还不到200年呢,但人类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局面,远超过已往的任何时期,真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所谓周口近现代文化,尤其是现代文化,就是当下啊!我们天天就生活在这种文化中,深受这种文化的滋养,又在努力地发展这种文化,当然感到亲切啊!

周口近现代文化的特色,首先是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又具有新时代的气息,同时又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例如戏剧文化,仅剧种就有豫剧、越调、曲剧、道情等,特别是越调,早已走出周口,成为享誉全国又富有地方风格的剧种了。越调艺术大师申凤梅那一段段令人陶醉的唱腔,更是久唱不衰,唱遍了大街小巷、乡镇村落。

太康道情,是流传在周口太康境内的戏剧艺术,已成为我国稀有剧种,素有“天下第一团”的美誉,剧目《王金豆借粮》为群众喜闻乐见、家喻户晓。

除了戏剧,周口的民间舞蹈经过改革开放时期以来的不断整理和改编,已成为全国文艺舞台上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亮点。例如西华的“担经挑”,项城的“官会响锣”“回民秧歌”,沈丘的“文狮子”等,都是民族风格浓郁,服饰特色鲜明,韵味或高亢、或高雅,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样式了。

至于纯文学,周口作家群异军突起,刘庆邦、邵丽、孙方友、墨白、尉然、柳岸、宫林等一大批老中青作家佳作迭现,成为周口的特色文化品牌。

当然,我觉得周口近现代文化中,堪称峻峰、堪称伟大、堪称经典的文化艺术大家,并且让人景仰、感到亲切的,就是越调表演艺术大师申凤梅和卓越的文化大家张伯驹了。

申凤梅是一位成绩卓著的越调表演艺术家。是她,将越调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申凤梅戏路宽广,表演真实,动作稳健,行腔婉转,声音宽厚有力,质朴豪放,形成了独特的“申派”艺术。尤其是“活诸葛”蜚声剧坛,她舞台上潇洒的风度和神韵倾倒了多少观众!

张伯驹更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集诗词家、收藏家、戏剧家和书画家于一身的峻峰。周汝昌先生曾这样评价张伯驹:“如以词人之词而论,则中国词史当以李后主为首,而以先生(张伯驹)为殿。”著名词学家施以对先生把张伯驹列为现当代中国十大词人之一。张伯驹的词,被词学界认为是具有“南唐之骨、北宋之神”。对于张伯驹的文物收藏与贡献,著名学者启功先生评价其为“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文化是有特色的,文化是有灵魂的,如果要问,周口近现代文化的特征是什么?那就是现代,现代风格、现代精神、现代气息、现代形式,一切都是现代的,一切都是鲜活的。周口近现代文化,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肉和生活,成了我们离不开的精神食粮。

那么,周口近现代文化的灵魂是什么?我以为,周口近现代文化除延续了天人合一、自由率真的生命向往和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以外,最突出的就是以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了。

申凤梅有一句名言,“宁愿死在舞台上,也不愿倒在病床上”;张伯驹也有一句名言,“予所收蓄,永存吾土”。这两句话,有着共同的奉献精神,申凤梅要把她的艺术奉献给人民,奉献到一息尚存;张伯驹要把他所收藏的文物奉献给民族,奉献到永远。这种精神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就是把全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整体的利益看得高于个体的利益,它凸显了中华民族以小我成全大我,造就了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上的思想风貌,这种文化精神在这里看得非常清楚。

啊!纵观数千年的周口文化,其人文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现在,周口又提出了“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挖掘周口文化内涵”的口号,这口号提得太好了,这个口号就是要我们在传承周口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现代文化,使周口文化的历史长河奔腾不息,在周口人民奋进的征途中,闪烁出激情的浪花,让周口这座城市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全文完)

[责任编辑:张鲁莎]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