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年年有“鱼”奔小康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7-07

“等坑塘里的鱼‘游’到全国各地,咱贫困户就能年年有‘鱼’奔小康了!”

7月3日清晨,濮阳县王称堌镇辛庄村北,纵横交错的田垄被分割成整齐的方块,一个个十亩见方的鱼塘,阳光下,波光粼粼、碎金点点。

48岁的饲养员王电锋扛上一袋饲料,沿石板路快步走向投料机。不久,沉寂的鱼塘活跃起来,鲈鱼、鲤鱼等不时跃出水面抢“饭”。

王电锋在额头抹了一把汗说:“它们吃完‘饭’,我就能歇会儿了。”“这活儿一月能挣多少钱?”“嘿嘿,老板说按年算,一年给四万五,算起来一个月3000多元吧。”王电锋黝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从2016年起,黄河之畔的王称堌镇“靠水吃水”,引进郑州等地专业水产养殖公司,打造万亩水产养殖示范园项目。目前,一期投资7000多万元、发展水产养殖2000多亩,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

“先前村里说要建鱼塘,俺根本不看好。之前也流转过土地,但每亩地一年只能拿300元钱。”王电锋的“悲观”,根源在盐碱地的贫瘠。王称堌镇东北部地势低洼,盐碱地、废弃坑塘遍布。“种小麦一年收个六七百斤算好的,最怕忙活大半年,一场大雨下来,淹得啥也不剩。”王电锋说。

可让他意外的是,这次流转的土地,每亩地一年居然能拿到800元。盐碱地咋值钱了?“建鱼塘时,地挖了没多深,水就冒出来,给我们节省不少成本。”吕士军是养殖公司的负责人,他一眼就相中这里的背河洼地,“郑州、开封等沿黄地带的水产养殖已经很成熟,濮阳的市场潜力巨大。”

“种啥啥不行”的荒地、洼地,如今成了当地群众的“聚宝盆”。“通过土地流转、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就业等模式,王称堌镇‘水经济’共带动1028户贫困户。”镇党委书记王相卿介绍。

“等坑塘里的鱼‘游’到全国各地,咱贫困户就能年年有‘鱼’奔小康了!”说话间,王电锋又撸起袖子为鱼塘换起水来。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王映本报通讯员贺德敬李振涛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