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兵妈妈”张爱平:两个士官一个妈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7-31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陈永团 通讯员 张鹏飞 齐修众

在淮阳区鲁台镇方圆十里八村,提起爱国拥军模范、先后送俩儿子参军报国的好兵妈妈张爱平无人不知。讲起她相夫教子、孝敬长辈、尊老敬贤、拥军爱家的故事乡亲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张爱平家住鲁台镇东韦楼村,淮阳著名的名胜古迹七台八景之一的“望鲁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故事讲的是古代山东籍在鲁台做官的秋胡(山东古称鲁),每当闲暇之余就在一高台上向鲁国相望,因为那是他的家乡。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秋胡站的高台叫做望鲁台。

地名由此而来,诉说着古人思念家乡的一种情怀。张爱平听到这个地名故事后,也深受感动,她自从出嫁到鲁台镇东韦楼村后,便开始了人生的嬗变。结婚没几年,大儿子二儿子相继呱呱坠地。虽然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人们不再为温饱发愁,但随着两个儿子渐渐长大,他们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消费……加上东韦楼村人多地少,日子过的紧巴巴。无奈,丈夫韦学功开始了打工生涯,这也是当时许多家庭的“标配”。张爱平的婆婆去世早,公公韦广成年纪大身体又不好,丈夫外出打工,千斤重担、家里地里、春种秋收,都一股脑儿压在了张爱平一个人的肩上。张爱平以一个中年妇女的勤劳、朴实勇敢地担起了这个家,两个儿子上学,她在苦再累不耽误儿子上一节课;地里庄稼锄地拔草打药,她再忙再苦不让丈夫分心,不让公公劳累。邻居们经常看到半夜深更,张爱平家里还亮着灯,不是为儿子洗衣缝补、就是为收回来的玉米棒子剥皮晾晒。在村里,张爱平也是有名的热心肠,不管张家长李家短,还是红白喜事、头疼脑热,她都问一问管一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辛苦、一分甘甜。转眼间,大儿子高中毕业了,赶上了部队征兵,儿子一句“我要当兵去!”张爱平二话不说,拉着大儿子韦淮彬到镇武装部报名。2008年,四川大地震,有人劝她:“爱平呀,别让儿子去当兵了,你看部队参加抢险抗震救灾,多苦多累呀!”张爱平斩钉截铁地说:“吃点苦算什么?当兵就是要打仗的!儿子大啦,不吃苦成不了才。”张爱平把大儿子送上了北去的列车,当上了一名武警战士。临行母亲张爱平告诉儿子,在部队好好干、争取早日把立功喜报传回家。

韦淮彬没有辜负母亲的期盼,第一年就被评为优秀士兵,转为士官后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三年又被为优秀士官。在一次监区执勤时,他成功地挫败了一起犯人企图越狱脱逃事件。被武警部队荣记三等功一次。张爱平接到儿子的立功喜报,心里乐开了花。

大学毕业的二儿子韦淮磊看到哥哥威武英姿的照片、令人羡慕的立功证书,也坚定了他当兵的信念。他对妈妈说:“我也要当兵!”短短几个字却掷地有声。二儿子也要当兵,有人好心地劝她:“爱平啊,大儿子已经到部队当兵,家里不得留一个呀,眼看他爷爷70多岁的人啦,你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地里一大摊子,你一个人撑着不容易呀。”看着二儿子恳求的目光,平常拿得起放得下的张爱平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权衡再三,坚定地说:“小鸟翅膀硬了早晚要飞出窝,国家需要有文化的兵,我不能把他关到笼子里。”在张爱平的全力支持下,二儿子韦淮磊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陆军战士。

两个儿子都当兵,一个陆军一个武警,这可苦了张爱平,地里的几亩责任田从种到收、从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样样需要她劳作,70多岁的公公身体不好,每天的一日三餐,衣帽鞋袜,洗浆缝补,需要她伺候。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二儿子韦淮磊,在部队不负期望,第一年获得优秀士兵,第二年荣获集训标兵,也如期在部队转为士官。在训练中敢于自我加压,他常说: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哥哥就是我的榜样。在一次集团军比武中他荣获三个单项第一名,被集团军荣记三等功一次。张爱平为有两个在部队当士官的儿子骄傲和自豪。

她家的军属光荣牌,被她擦的闪闪发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个儿子的立功喜报和荣誉证书,被她珍藏着,经常拿出来看也看不够。

这个家是幸福的家,这个家是光荣的家,因为这个家不但出了俩士官,还有一个爱国拥军的好兵妈。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