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敢打硬仗的扶贫战士——记周口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驻扶沟县吉唐村第一书记陈庆山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8-28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杜林波

自我市实施脱贫攻坚以来,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的退役军人。他们在工作中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体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精神风貌。陈庆山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陈庆山,2015年12月从部队转业至原周口市粮食局泛区分局工作。2016年3月,加入了脱贫攻坚的大部队,先是驻村工作队员,后是驻村第一书记。不管角色如何变化,陈庆山同志始终保持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

“过去,我能带好一个连。现在,请相信我也能带好一个村!”驻村后,陈庆山身入更心入,很快与村“两委”融为一体,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克服种种困难,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农时安排,参与村两委工作会议,研究产业扶贫、光伏试点、夏粮收购、民政救济、道路硬化等工作。

陈庆山深入吉唐村田间地头每个角落,走村串户倾心交谈。与村干部、村民拉家长、谋发展;向老干部、老党员、经济能人、退休教师学经验等。通过努力,他很快掌握了吉唐村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对群众的疾苦,老百姓的要求一一记在心头。回到村室后,陈庆山研究分析本村致贫、致困、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做到边调查研究,边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边思考探索帮扶方案和措施。

陈庆山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结合吉唐村实际情况,在争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办理了大大小小的惠民实事,诸如安装光伏发电增收,弥补村无集体经济的短板;入村收购小麦,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修缮村南地生产路、村内道路,解决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等。

针对该村村小、人少、姓氏多的特点(全村156户621人,户主姓氏24个),个别群众等靠要思想较重等现实情况,陈庆山和村党支部书记黄培林率先垂范、交心通气,班子内部团结,凝聚力强。村务公开透明,把村里大小事情一律张榜公布。将村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中,打消群众的疑虑。将手机和微信号码公开,方便群众第一时间找到他们。严格要求,廉洁自律,工作队自己开火做饭,坚决做到不吃请、不扰民,不增加村内负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每月吃住在村22天以上。对吉唐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和关爱服务,使他们生活有助、健康有医、安全有保。截止目前,联系协调医护人员入村为村民免费体检5次。

军人出身的陈庆山,遇事干练、果断。平时工作思路清晰、方法得当,自身定位准确、从不越俎代庖。即:出思路、出点子,对党务村务决不大包大揽;抓协调、抓沟通,对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拖延。凡是村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采取“一事一议”进行集中讨论,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研究、决策,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像陈庆山一样的“兵书记”在全市还有很多。他们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用“铁肩膀”“铁脚板”“热心肠”在脱贫新战场上全力攻坚,让军人本色在脱贫一线闪闪发光。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