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励精图治铸“示范区教育”金字招牌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9-10

记者 张劲松 通讯员 王玉凤

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闫立超到十七中调研教育工作

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张建党到盛和小学调研教育工作

北师大周口学校效果图

盛和小学

仁和东区幼儿园

示范区教师助残送教

十七中改建后

十七中改建前

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句话正实实在在地用“真金白银”书写在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大地上。

近几年来,示范区对教育的投入可谓是“情有独钟”。在该区已经绘就的发展蓝图中,“教育先行”的色彩最醒目、最耀眼。教育的跨越发展,是该区唱响奋进之歌、脚踏实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好实践,其背后凸显的更是示范区人民办好教育的决心、智慧和勇气。

如今,完善的基础教育设施,已经成为示范区腾飞的“引擎”;完美的教育品牌,已经成为示范区亮给世人的一张“名片”。

高位谋划 投入教育就是投资未来

蟾宫折桂,硕果飘香。

近几年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把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执政目标,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扶贫开发的治本之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闫立超说:“投入教育就是投资未来。”

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王轶介绍,2019年,示范区投资8823万元新建的盛和小学已投入使用,设有48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160人,目前在校生1700余人。同年,示范区投资1900万元对周口市第十四初级中学、周口市第十七初级中学、彭楼小学、关庄小学、梁寨小学的办学条件进行改善。今年,示范区投资3000万元促进该区中小学软硬件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了该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推动该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今年,示范区投资了700余万元对仁和家园东区幼儿园、祥和家园幼儿园进行了装修和设备购置,这两所幼儿园的投入使用既弥补了该区无公办幼儿园的缺陷,又很大程度解决了附近适龄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同时,为了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正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引导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质量,公办民办共举,双轮驱动,共同推动示范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今年,示范区继续强力推进桂园路初级中学、桂园路小学、扶沟路小学三所新建学校建设,其中桂园路小学可研已批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预算评审已完成,已具备招标条件;扶沟路小学正在进行预算;桂园路初级中学可研已批复,目前评审工作已结束,已具备招标条件。

“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该区还将规划新建光明路小学、北湖小学、崛起路小学、搬口学校、颖河路二小、古城路一小、丰和小学、郸城路学校、颖河路中学等,使示范区教育资源结构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有效解决该区学生就近入学难题。

多策并举 百花齐放绘就满园春光

改革之花结硕果,一花引来万花开。

为鼓励社会各种力量投入教育之中,示范区积极改革政府独家办学模式,激发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如今,全区公办学校31所,民办学校25所,呈现了公办民办学校竞相发展、百花齐放的繁荣场面。

目前,从幼儿园到小学、完全中学,刚刚建成投用的周口实验高中(郸城一高周口校区),即将投入建设的北师大周口学校项目等在示范区竞相蓬勃发展。针对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小、弱、散的实际,该区采取“送教下乡”“以强带弱”“联盟办学”“对口支援”等模式,让品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其他学校共享,带动周边薄弱学校共同发展。

据介绍,示范区目前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56所,教职工1230人,在校学生15086人。郸城一高周口校区已经开始招生,北京师范大学周口实验学校即将奠基,示范区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完善,学校规划布局更加合理,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完美的教育品牌,圆了示范区莘莘学子的大学梦,圆了教师家长的育才梦,更圆了示范区教育的图强梦。

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张建党对教育的感悟更加深刻。他说:“只有办好示范区的每所学校,才能迎来示范区教育发展的春天。”

稳步提升 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平时的工作中,示范区坚持优质取向,全力抓好教学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示范区教育部门通过组织开展推门听课、优质课评选、示范课评选、组织教研交流活动等狠抓教育教学,切实提升教学质量。2020年度全区教育系统“两创两争”活动中,评选出市级文明班级10个、文明教师15人,区级文明班级15个、文明宿舍3个,区级文明教师24人、文明学生7人。

正是由于狠抓教育质量,示范区高考成绩喜人。据示范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局长朱放哲介绍,今年,周口市文昌中学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600分以上22人,同去年相比高分人数翻一番;一本上线203人,较去年增加50余人,上线率提升6个百分点;本科上线人数净增90余人,比去年提升11个百分点。

文昌中学是一所高标准、高规格、公办性质的寄宿制学校。花园式的文昌校园内,国家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及现代化语音室、微机室、尚书房、科技馆、天文台、六艺课堂(琴房、画室、舞蹈室等)成为学生拓展真知的舞台;平整宽阔的400米标准运动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活跃着师生们矫健的身影;整洁干净的8人间学生公寓设有卫生间,配有冷暖空调;两栋高标准餐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场所。

文昌中学有着辉煌的初中办学史,曾经创造了周口中心城区2017中考的辉煌,600分以上26人,考试成绩在中心城区遥遥领先。同时,学校还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位学业导师,根据学生情况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小班互助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化。

为了切实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该区把组织教师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来抓。

招大引强 教育发展跨上“高速路”

引来一渠清水,绘就万千气象。

近几年,示范区把招大引强工作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方向。

“区主抓领导,要协调好各方力量,全方位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周口实验学校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9月7日,闫立超专题调研北京师范大学周口学校项目建设工作时强调。据介绍,该校于近日即将开工建设。

北师大周口实验学校项目占地667亩,总建筑面积约18.36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该项目设计办学规模126个班,其中幼儿园24个班,小学36个班,初中36个班,高中30个班。

周口实验高级中学(郸城一高周口校区)位于文昌大道东段建业绿色基地对面,目前学校已于近日投入使用,学校规划90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4500名。规划建筑面积9.36万平方米,包括教学用房4.5万平方米、生活用房2.25万平方米、地下车库1.35万平方米,教师周转房360套(1.26万平方米)。学校建成后,由郸城一高全权管理,采取同样的管理模式、拥有同样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教育质量。

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这儿将成为周口教育的新品牌、新亮点、新高地,示范区教育发展即将跨上“高速路”。

应助尽助 脱贫攻坚路上不漏一人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说。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示范区教育系统守初心、担使命,深入开展教育扶贫“大走访、大宣传、大筛查”活动,做到“应补尽补”“应免尽免”,认真开展助残送教和控辍保学工作,受到了社会和家长们一致好评。

为了做好扶贫工作,该区积极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对户籍在该辖区内的建档立卡家庭适龄就读学生应助尽助,不漏一人。2019年,该区共发放教育资助资金约248.4万元,共资助3916人次;2020年上半年,共发放教育资助资金约141.1万元,共资助2263人次。建立教育扶贫分包责任制,帮扶精准到人,完成了16名健康辍学适龄儿童少年的劝返工作,对32名残疾辍学学生实现送教上门全覆盖,保障了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享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益。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办不成。”示范区盛和小学教师韩冰“助残送教”的故事曾经被《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当天又在“学习强国”“学校思政-探索”栏目转载。在示范区,诸如韩冰的故事不胜枚举,助残送教、扶贫扶智的故事比比皆是。

党建引领 跨越发展路上堡垒更强

党建是一切工作的牛鼻子。

在抓好教育质量的同时,示范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了中共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机关委员会和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理顺了全区中小学党建工作隶属关系,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在组织建设上坚持了公办中小学“每校必建”,民办学校“应建必建”的原则,解决了中小学特别是民办中小学党组织覆盖率低的问题。

同时,示范区教育部门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切实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新时代革命红色精神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莫疑春归无觅处,静待花开会有时。

示范区教育品牌会越擦越亮,越来越强。在教育的发展道路上,示范区人民一定会奏出更加壮美的乐章,不断创造周口教育史上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