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读应璩 《与西阳令孔德琰书》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20-09-14

杨箴廉

应璩(190年~252年)字休琏,汝南南顿(今项城人)。三国时魏文学家,博学工文,善于书奏。历仕魏文帝、明帝二世,为散骑常侍。齐王继位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终为侍中典著作。嘉平四年卒,追赠卫尉。谚云:民以食为天。又云: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有其民哉!应璩知其然,故关心庶民于农桑。孔德琰任西阳令时,地方遭受蝗灾,应璩关心民间疾苦,遂将其熟知地驱蝗之经验,写信告知孔德琰,让孔发动群众,驱蝗保禾,使嘉禾不受蝗虫危害,能稳产保产,庶民从而有饭吃、有衣穿,生活能得到温饱。

书中说,禾苗长势兴旺,象征着岁月的祥和,但好景不长,蝗虫突然降临,考虑庶民疾苦,保禾保收,为此勃然动怒,于是发动群众,积极灭蝗。无论是鲐背老人或白首寡妇,都积极参加,背着戈,奔走于道路。军旗在阳光下闪耀,鼋鳖也会受到这声威的振慑。凭此阵势扫敌,也必将席卷,况手微虫,能不惊骇?应璩认为,只要下定决心去做,蝗虫还是不难消灭的。

书中介绍了东汉初年,卓茂任高蜜县令,家给人足,并时刻加以防备,蝗虫也避其辖地而飞;鲁恭任中牟县令,注意劝课农桑,并以德化民,其境内蝗虫不飞。并说孔子弟子宓子贱,担任单父县宰时,实行无为而治,非常轻松,单父却得到了大治;巫马期也担任过单父的县宰,但他事必亲躬,尽管非常劳累,却使单父同样得到了大治。虽劳逸有殊,建立的功业却是一样的。应璩提示孔令,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驱除蝗虫、保住嘉禾就是一个能为民办事的好官。

书中还说,天气密云不雨,嘉禾缺水少墒,加之蝗虫危害,让他忧心忡忡,驱赶蝗虫的办法他已经知道了,可是他更要明白,带来吉祥,还要靠什么东西?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告知孔令:周文王修德养性 抵制了地震,商汤桑林祈祷却获得了丰沛的雨泽,应该多做好事,满足老百姓的愿望。

读此文后,不由对应璩肃然起敬,一个生在1800多年前、封建王朝时期的士大夫,能时时关心人民疾苦,并劝诫西阳令要修德养性、多做好事,以满足百姓的愿望,真是百姓心目中的清官、好官。

十六国时西凉建立者西凉公李暠在家训中写:“览诸葛亮训励,应璩奏谏,寻其终始,周、孔之教尽在中矣。为国足以致安,立身足成名。”李暠将应璩的奏谏与诸葛亮的训励相提并论,让子孙学习。由此而知,应璩是多么受世人敬重。

古时儒家的传统教育是内外并重,道德与学问并重,修己与经世并重,把人伦道德看成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宋元强先生在《清朝的状元》一书中说,由于儒家“尊德性道问学”的教育,修齐治平、经帮济世的观念,对他们有较深的影响,相当一批人能体察民情、重视名节。应璩深谙孔门之道,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抱负。所以,他能时时关心人民的疾苦、一心为民做事,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官,一直受到人民的敬仰和钦佩。

附:原文《与西阳令孔德琰书》

嘉麦祯祥,唯日未久,不图飞蝗,一旦至止。知恤蒸庶,念存良苗,亲发赫斯,爰整其旅,鲐背之叟,皓首之嫠,莫不负戈奔走于道路。旌表曜于白日,鼋鳖震于雷动,以此扫敌,必将席卷,况乎微虫,能不惊骇?卓茂治蜜,鲁恭在中年,时虽有灾,未若斯勤,亦犹子贱鸣琴,巫马出入,劳逸有殊,立功唯一。重云兆兴,不降灵雨,丽此二灾,忧心忡惙。逐蝗之道,谨闻教矣,不审致禳,将以何物。文王修德,以厌(压)地震;汤祷桑林,致克丰雨。宜修善政,以慰民望。

应璩是应玚(建安七子之一)之弟,兄弟二人都博学多闻,善于写文章。二人著作颇丰,俱已载入史册,流传后世,为世人喜闻乐道。

[责任编辑:张鲁莎]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