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践行嘱托争出彩•小城故事⑦丨平乐镇农民画牡丹 一年能卖一个亿?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9-20

编者按:迎国庆,适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一周年之际。为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大河网派出记者到河南沿黄8市采访,开展“小城故事”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请跟着大河网一起走进“小城”,见证人民幸福生活,探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郭泰森在作画

大河网讯 (记者 张扬 通讯员 殷潘 丹宁)“对农民画师的培养,除了能给他致富的技能,还能用艺术感染大家,带动改变一方社会风气。”9月17日,在河南孟津平乐镇平乐村,62岁的农民画师郭泰森在自家画室告诉前来采访的大河网记者。

平乐村有一道别样风景——这里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以画牡丹为生。可不要小瞧这小小的牡丹画产业,2018年,以该村为核心的平乐镇农民画师们,销售牡丹画40余万幅、综合收益达1亿元,画出了“金山银山”。

是什么造就了中国牡丹画第一村?还要从农民画师郭泰森说起。

1983年春,第一届洛阳牡丹花会在洛阳市王城公园举行。在洛阳务工的郭泰安带着弟弟郭泰森到城里赏花。那是郭泰森第一次看到牡丹花,他被千姿百态、色彩丰富、层层叠叠的牡丹花瓣深深震撼。由于没有相机,身为美术教师的兄长郭泰安就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在本子上素描出一朵牡丹。

这次和牡丹的邂逅,成为郭家兄弟生活的转折点。之后,颇具美术功底的郭泰安开始创作牡丹画,郭泰森在兄长的影响下也开始艰苦练习。那时,郭泰森一手握锄头,一手拿画笔,每晚从地头忙回来,便把家门一锁,独自练画到夜里两三点。

随着技法日渐纯熟,兄弟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白马寺景区卖画。没想到,游客对牡丹画爱不释手。渐渐地,本地、外地的商家慕名而来找他们定画,兄弟俩的牡丹画声名鹊起。

此后,郭泰森迎来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高光时刻”:2010年,他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活动;2017年,作为文化使者,郭泰森随河南省大型文化交流团出访南非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

受郭泰森影响,村里不少农民也想学习画牡丹,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郭泰森举办了牡丹画免费培训班、画师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场场爆满。如今,平乐镇牡丹画师已发展到1000余名,形成了包括培训创作、裱画包装、推介营销、研学旅行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从业人员5000余人。

牡丹画创作不但让当地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同时也带来了文明乡风,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帮助平乐农民牡丹画闯出了一条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子。

记者手记:

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根文化、母文化和主流文化。孟津作为黄河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因势利导,不仅有牡丹画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有沿黄河带的成规模的瓜果种植产业。用画笔画出“金山银山”,用黄河水灌溉出种植大产业,这就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孟津的生动体现。

牡丹画的个人创作,不难,但是把它“画”成一个产业,不易。如今,农民牡丹画已经不仅仅是致富手段,它还走出国门,作为中国民间生活的一部分展现给国外友人,以崭新的姿态彰显民间文化,展现中国农民以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

(来源 大河网)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