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家乡的记忆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曹随义

2021-01-15

我的家乡,河南省扶沟县固城乡曹庄村,地处扶沟县西南角,与西华、鄢陵两县紧邻,是一个平静、祥和的小村子。

我小时候,村子东头、西头各有一个水坑,这是人们洗衣的地方,热天雨季水满时,还有人到里面游泳。村子中央路南,有一口公用水井,全村人都吃这口井的水。村西头西官哥家的西边,紧邻着马路,有一个很矮很小的庙,里面没有佛像,仅有一个黄纸“牌位”,每逢初一、十五,常有人去那里烧香磕头。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的家乡曹庄村属扶沟县第七区人民政府(练寺区)鸭岗店管委会。全村53户人家,除一家姓王、一家姓刘外,其余全姓曹。土地改革划成分,只有两家稍富裕,其余全是贫下中农。土地改革平分土地,人均五亩。由于生活贫困,村子里有文化的人不多。书平爷上过私塾,算是读书人。另外,全柱叔和德成叔上过小学,宪寅哥、西贵哥会背诵三字经的一部分,这都算是村子里有学问的人。我和郎哥(曹建平)在常岭岗读小学四年级时,似乎一下子成了村子里正儿八经的学生。

村子里虽然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低,不识字,但能干、会干,有一技之长的人却不少。法云哥是村子里有名的能人,他会泥瓦活,会磨豆腐、炸油条,还会织鱼网、织布;老榜爷是有名的木匠,做的木工家具闻名四方乡里;书勤爷善于种菜、种瓜,他家的瓜园、菜园都是全村一流水平;曹三(我叫他三哥)有杀猪宰羊的手艺,谁家杀猪宰羊,总要请他去;曹炎哥会唱戏,在常岭岗的剧团里,少不了他的角色;继周大爷是铁匠,经常打制一些简单的农具和修建房屋需要的铁件;西官哥是有名的勤快人,常见他背着粪筐,见到粪就捡起来;玉成叔、老纪爷、和尚爷、老妞爷、存良叔等都是种田能手,犁地、耙地,比一般人精细;黑汗哥、立哥、根全哥、法营哥、铁成哥、新安叔、文生叔、党哥、万枝等是村里的大力士,他们不但力气大,还都是种田能手。

曹庄村虽然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总会举办一些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早的时候,书平爷家住了一位说唱鼓儿词的民间艺人,每天晚饭后,就在书平爷家门前的院子里说唱《呼延庆打擂》,一连说了20多天,除了本村的人听以外,张庄、黄庄的人也来听。我于是每天晚上都跟着大人一起听,总是被“且听下回分解”吸引着。以后,在父亲和德功哥、法领叔的主导下,连续几年春天,都先后请了剧团到村子里演出,有双楼的曲剧团、鄢陵的越调剧团等。每到这个时候,村子里非常热闹。剧团的同志轮流到各家吃饭,管饭的人家都很乐意,都会做一些好吃的招待客人。附近做生意的人都在唱戏那几天聚集过来,村子里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热闹非凡。

每到春节,那是最欢乐、最幸福的日子。春节前几天,去常岭岗赶年集的村民络绎不绝。村民在家磨豆腐、杀猪羊,更多的是蒸馒头、贴对联。正月初一,拜年的人你来我往,欢天喜地。我跟着大人,从村西头到村东头,挨家挨户向老人拜年磕头。拜年结束后,男人们有的聚集起来推牌九,有的在村南的空地上“拐茅(音)”。到正月十五,立哥、保全哥等几个有手艺的人就在村西头小庙跟前用高粱秆扎起“鳌山”,晚上,家家户户会用面、用白萝卜和胡萝卜做成油灯,摆到“鳌山”上点亮。天黑以后,燃烟火,放炮仗,小孩子提着灯笼走来走去。天上明月一轮,地上灯光一片,爆竹声声,笑声朗朗,村子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家乡的父老乡亲,勤劳节俭,纯朴善良,邻里和睦。一家有事,大家相助。要是谁家盖新房,好多人都去帮忙。大家都有一种朴素的爱国热情,自觉执行党的政策,遵守国家法令,响应党的号召。无论是交公粮、卖余粮,还是挖河、修水库,都是争先恐后。当时,也有几个人受到一些挫折,好在他们没有遭受更多伤害。在对他们感到同情的同时,也感到些许安慰,事后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我赞赏他们的胸怀。

家乡的记忆是永久的!

我已82岁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深!我想念养育我的那片土地,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