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商水魏集:精心装扮颜值高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21-02-01

本报讯 (记者 付永奇) 207个池塘仿若散落于地的明珠,装扮着各个村庄;老汾河、任河、牛王寺沟3条河道,似“绿带”绕村,成为蜿蜒流淌的风景线。商水县魏集镇人居环境的巨大变化,让返乡过年的在外游子赞不绝口,不停地在抖音、微信中晒朋友圈。

谈到这些成就,正在村头游园内晒太阳的许寨村村民马小丽说:“全镇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应该感谢镇党委、镇政府,感谢咱们的好干部!”

魏集镇有大小坑塘207个,由于历史原因,各个坑塘都成了部分村民的污水排放地、垃圾倾倒点。因此,这里蝇蚊滋生,气味刺鼻,既不卫生,又影响村里的形象。作为一名爱干净的女同志,该镇党委书记卫春芒上任不久就痛下决心,铁腕推进,带领全镇人民大打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为了彻底解决坑塘治理难这一“顽疾”,该镇本着“分类治理、一村一策、一塘一策”的原则,探索了“乡贤捐资、对外承租、资源再造”的治理模式。

魏集镇人均5.6分耕地,人多地少的镇情成就了魏集在外人员多、成功人士也多的现实。该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发动在外成功人士出资整治被污染的坑塘。全镇17个村共捐资金387万元,治理坑塘102个。针对村内坑塘少的5个行政村,该镇采取“谁出资、谁受益”的政策,发动村内能人参与治理,并把治理好的坑塘承包给治理者使用,一举两得双受益。针对7个坑塘较多又无资金整治的行政村,该镇在确保村庄排水的情况下,挖大坑、填小坑,把挖好的坑塘和整理出来的土地对外承包,用收入还清整治费后节余部分划入村集体经济。通过坑塘治理,昔日的垃圾坑、臭水塘变成了清水塘,治理中平整出的367亩土地对外承包增加村集体经济500多万元,“烂坑塘”不仅变成了花园,还变成了“聚宝盆”。

魏集镇处于商水县东南部,地势低洼,境内的任河、汾河、牛王寺沟,以前河道不通、河水滞流,加上沿河群众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排河中,河道成了垃圾带、污水沟,每逢汛期,“泛滥成灾“,污水围村,群众怨声载道。2019年,魏集镇聚焦民生,争取上级清淤项目,强力推进“三河同治”,通过挖通河坝、清理垃圾、拓宽河床、深挖河底等措施,共疏通河道13.8公里,除涝面积5万亩。此外,该镇还因地制宜,在镇中心精心打造任河公园,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020年,该镇又对老汾河河滩地进行治理。老汾河是1975年汾河改道时形成的,南北长10多公里,流经7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几十年来,由于沿河群众挖土卖砂,河滩内建房、养殖,造成河滩严重破坏、河水严重污染。为了彻底治理老汾河,该镇硬起手腕,拆除河滩内养殖场房38处、4层洗浴中心大楼一栋,收回汾河滩地700多亩,修复了河道原貌,让水清岸绿的自然景观又呈现在人们眼前,成为村民的“打卡地”。“‘在河滩内植树绿化,打造汾河古道湿地公园,让周边群众像城里人一样有自己的公园’。我们对镇里的规划充满期待。”正在汾河古道内植树的村民李杰说。

如果说水是村庄的灵魂,那么树就是村庄的色彩。自2018年起,该镇开始实施三年村庄绿化行,全镇投资100多万元,购买6万多棵大叶女贞、木槿、垂柳等风景树,对29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大街小巷、坑塘四周、沟河两岸实施绿化美化。2020年秋,该镇又积极探索一户一宅经验,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以胡屯村为试点,将闲置宅基地治理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仅胡屯村就拆除闲置房屋82栋,增加村集体用地56亩,建造街心花园2个,栽种绿化树1000多棵,打造了高标准、花园式党群服务中心,为乡村振兴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大、见效慢、易反弹。针对这种情况,魏集镇强化长效机制监管,对群众实施房前屋后卫生保洁三包,对保洁员实施包组、包片、包街道责任到人,对行政村实行每月一观摩一评比一奖惩。两年来,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中,村党支部书记自动辞职2人、因工作不力免职1人,确保了“家家美”“村村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镇将站位新时代、立足新高度、探求新途径,继续加大治理力度,把惠及民生、造福百姓的大事办得更好,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该镇党委书记卫春芒表示。③2

[责任编辑:李欣]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