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鹿邑又添一家“河南老字号”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

2021-02-07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李瑞才  

记者从鹿邑县商务部门了解到,根据河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河南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豫商流通〔2019〕13号)和《关于开展第七批河南老字号认定工作的通知》(豫商办文〔2020〕34号)精神,经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商务部门初审推荐,河南老字号专家委员会评审,共有61个企业的61个品牌符合条件,鹿邑县天地人笔业有限公司1958年创办的“散卓”品牌毛笔(工艺美术行业)和周口市其他7家企业品牌经过公示成功入选第七批河南老字号。

史料记载,大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第一代传人刘迪改进创新并命名为“散卓”,散卓毛笔因毛笔是散扎而成,故称散卓毛笔。工艺为选毫—熏蒸—浸泡—掺毫—梳毛—散扎—成头,工序环环相扣,道道严谨,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取材严谨,选料精细,笔头浑匀称笔锋尖如锥状不开叉,吸墨饱满,吐墨均匀。散卓毛笔以中原地产兔尖、鹿毫、山羊毫为原料。令鹿邑乡贤陈抟得心应手、笔走龙蛇,留下了“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落拓不羁的石门铭宋意书法。

散卓笔盛行于北宋时期,北宋文人喜以散卓为文。相传宋真宗御题的太清宫“三御碑”和“明道宫”匾额,所用之笔并为散卓笔。刘迪所制散卓笔成为贡品,兴盛一时。由于老子及其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其诞生地成了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朝谒圣地。宫观树立的老子故里太清宫被看作紫气之源,吉祥之地,神灵之宅。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名士高道纷至踏来,观瞻览胜,欧阳修、苏轼、梅光臣、苏颂、石延年、范仲淹等,流连于神仙福地,留下了珍贵的笔墨经典。宋绶将散卓笔送蔡襄,蔡襄畅书《陶生贴》称“笔颇精,大佳物,非散卓不可为”。北宋书法家蔡襄为感谢当朝宰相宋绶所赠散卓笔,写了著名的《陶生帖》,帖中称道:“河南公(指宋绶)书非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至今豫东、皖北一带仍有宫廷御笔“散卓一支刘”的美称。

金元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使得笔工外迁,刘迪后裔散居他出,师徒传承。元明之际,刘氏笔商避祸至安徽、浙江、山西、山东等地,收徒制笔,背笔袋售笔为生。明洪武年间,刘姓由安徽宣城迁回鹿邑,在城西刘水湾处垦荒建庄定居,村中十有七八都以制笔为业,世代相传。清咸丰年间,散卓毛笔传人刘秋文在鹿邑县城西门里开设笔庄,以创始人刘迪之名作为商号招牌,以制作销售七羊三紫兔毫小楷为主。光绪年间,散卓毛笔传人刘同生家族继承,更店名为刘氏笔庄。1933年,散卓毛笔传人刘景泰在西关吊桥外开设德兴店,以制售散卓笔为主。改革开放后,散卓后人鹿邑县穆店乡刘水湾村刘庆贵等继续传承,制笔工艺得到了改进和提升。其后,散卓笔在穆店乡刘水湾村间有制作,销于城乡文具商品。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