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亮点巡礼》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赵千里 韦伟 张洪涛

2021-03-08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赵千里 韦伟 张洪涛 视频制作 房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就看‘领头羊’”……近年来,沈丘县创新推行“党建+N”工作模式,打好党建服务“组合拳”,注重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速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党建+临时党支部:攻克脱贫最后堡垒

“老孙,这羊买来了,圈修好了,别的你干不动,薅草喂羊累不着,你可得好好干,不能再拖后腿啦!”

“放心吧,张队长!这7只羊现在可是俺家的‘宝贝蛋’,恁啥都给俺办完了,俺肯定好好养,今年一定能脱贫!”

这是2020年4月份,沈丘县教体局局长、驻范营乡八里棚村扶贫小分队队长张海洋与对口帮扶户孙运东的聊天记录。

孙运东自身患尿毒症,妻子听力残疾,且有精神问题,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一家人靠低保金度日。孙运东一家成了沈丘县全面实现脱贫需要攻克的最后一批堡垒之一。负责对口帮扶的县教体局扶贫小分队筹资给他购买了脱贫羊,能让他年增收近2万元,孙运东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沈丘县推行“党建+临时党支部”,成立脱贫帮扶小分队,“啃”起了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

沈丘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8年通过国务院组织的第三方评估,在全省率先脱贫。但到2020年年初,全县还有未脱贫户1084户(其中19户为集中供养人员)、脱贫监测户1036户、边缘户768户。

“脱贫攻坚走到收官之年,行百里者半九十,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这三类人员皆是难啃的‘硬骨头’。”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表示,在这一关键时期,如何啃下“硬骨头”、啃好“硬骨头”,关键还要看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是否发挥到位。

沈丘在全县93个县直驻村帮扶单位和16个中央、省、市驻村帮扶单位中,组建124个精准帮扶临时党支部,统筹本单位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各单位依托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县1065户未脱贫户每户组建了一支不少于3人的专属精准帮扶小分队,同时带动1-2户脱贫监测户,联系1户边缘户。

针对“三类人员”的致贫原因、家庭现状、发展能力等情况,1065个帮扶小分队进行精准把握和识别,分别对未脱贫户制定“脱贫套餐”,对脱贫监测户制定“巩固套餐”,对边缘户制定“保障套餐”。

在帮扶小分队的努力下,通过“脱贫套餐”的实施,沈丘县最后的1065户未脱贫户在2020年全部实现了脱贫。

沈丘县推行“临时党支部+帮扶小分队”开展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受到省委书记王国生的表扬。

党建+领头雁:筑牢战斗堡垒

“卜学习当上支书了,咱们村有希望了。”时间倒流到2011年,沈丘县付井镇卜楼行政村,村支书选举结果一出来,村民们拍手称快,都说卜学习人品好、能力强,在外事业做得大,准能带领大伙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沈丘县委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现实,进行多方调研,开出了“党建+领头雁”的“处方”。该县组织部门深入软弱涣散村进行走访、调研,将那些品德好、群众基础好、头脑灵活、成功致富了的本村群众纳入重点培养对象,积极引导他们入党,推荐安排到村级组织中来,进而通过村民选举成为村党支部书记。

卜学习在山西做生意,被党组织培养成村支书后,他一边打理生意一边带领村民致富;县职工医院院长林峰回北杨集乡林寨村兼任了本村的村支书;白集镇张单庄行政村支书胡双领以前在郑州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为了本村发展放弃了生意回村任了支书;白集镇田营行政村支书、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三进武汉支援抗疫的王国辉放弃了武汉的生意回到本村担任村支书;河南省康泰微粉公司经理柳晓军回村担任了村支书……

一个又一个优秀青年、企业负责人、致富能手被党组织培养后,相继回到本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们结合本村实际,有的采取土地流转搞起了规模种植、特色种植,有的建起了牛、羊养殖场,还有的建了食用菌大棚、服装加工厂等。

昔日的软弱涣散村成了基层组织最坚强的战斗堡垒,昔日脱贫落后村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宽了、畅了,环境美了、靓了,贫困群众清零了、群众都笑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越来越强。

在去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沈丘县紧紧依托基层党组织,组建党员抗疫突击队688个,打了一场漂亮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涌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国辉、全国“三八”红旗手徐晓丽等模范典型和一大批先进人物。

党建+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寒冷挡不住群众致富的热情!

今年春节前夕,记者来到沈丘县卞路口乡肖门行政村,目之所及的是一座座蔬菜大棚,成为点缀在乡村田野间的一道美丽风景。

这些大棚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群众通过承包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实现了致富梦想。

今年39岁的肖云峰就是其中一个。他从河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沈丘县,开始了“土里刨金”的日子。目前,他承包了12个蔬菜大棚,占地40多亩,每年除了上缴给村集体的承包费,自己还可以净赚不少钱,这让他很高兴。

“我们大棚里种的有西红柿、西葫芦等蔬菜,不少客户开着车,来村里采购蔬菜……”看着长势喜人的西红柿苗,肖云峰高兴地说。他还雇了周边村的村民来蔬菜大棚里干活,带动了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赚钱。

不仅有肖云峰的蔬菜大棚,在卞路口乡的胡庄村,返乡创业大学生赵沛阳通过养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一头头黄牛正在大口大口地吃着饲料,而在另外一个场地内,他养殖的梅花鹿也正在欢快地来回跳跃。“目前,我不但养殖黄牛、梅花鹿,还种植了食用菌,每年把承包费用上缴给村集体后,自己还有不少盈余……”赵沛阳笑着说,“这样一来,不但我个人致富了,村里也有了资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更有底气了。”

沈丘县抓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按照“县建、乡管、村有、能人带”的运作模式,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有力抓手,累计争取省级专项扶持资金5100万元,发展省级集体经济试点村64个。在跟踪推进、持续提升试点项目的同时,该县注重把村级集体经济与农村产业发展、金融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结合起来,构建试点引领、资产管理、优先带贫持续增收三大机制,探索解决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了谁”“干什么”“怎么干”“如何管”等一系列问题,为巩固脱贫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全县578个村(社区)全部有了集体经济收入,其中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482个,占到村(社区)总数的83.4%;收入10万元以上的96个,占到16.6%。去年8月28日,周口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现场会在沈丘召开,沈丘这一做法得以在全市推广。

党建+异地商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沈丘县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异地商会党建工作新方式新途径。沈丘县充分利用沈丘外出务工人员多、成功人士多等优势,相继在上海、北京、广东、深圳等成立了8个异地商会党组织,凝聚团结了156名沈丘籍党员。

在服务好党员、服务好商会、服务好发展的同时,沈丘县委组织部还积极引导异地商会发挥资金、产业、人脉等优势,助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在沈丘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异地商会纷纷慷慨解囊,或回乡办企业,助力家乡父老实现脱贫致富。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异地商会为家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794.3万元,有力支援了家乡脱贫攻坚工作。深圳商会会长陈海刚回归家乡,将公司落户到县产业集聚区,并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在全县100多个贫困村设立了扶贫车间,让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异地商会及时向家乡捐款捐物,特别是得知口罩、消毒液等物资紧缺时,许多商会、企业老板组织购买大量急需物资寄回家乡,与父老乡亲一同共克时艰。据了解,去年抗疫期间,沈丘异地商会共为家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02万元。

党建+异地商会让走出去的沈丘籍成功人士与家乡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沈丘与外界的沟通进一步增强,拓宽了沈丘人民的视野,激发了更多的沈丘青年走出家门去描绘自己多彩的人生。

如今,以党建带动富民强村的“党建+N”模式正在沈丘各乡村遍地开花,一个个带领农民致富的产业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目标奋力前行。③5

[责任编辑:李欣]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