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雪枫支队”在鹿邑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

2021-05-13

叶建民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今天我们要讲的革命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鹿邑县,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英雄的群体,叫“雪枫支队”,故事的核心人物叫彭雪枫。我们先讲一下“雪枫支队”的来历。1938年9月27日,根据毛主席的电令和中共中央长江局周恩来、叶剑英的指示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在确山县竹沟镇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由于这支部队的司令员兼政委是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将军,所以,新四军游击支队又被称为“雪枫支队”。

彭雪枫是我军杰出的高级将领,1907年9月,他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原名彭修道。1927年4月至1930年4月,彭雪枫战斗在秘密战线上,从此改名“雪枫”。1930年5月,彭雪枫到红军工作,历任大队政委、支队长、师政委、江西军区政委(司令员陈毅)、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师长、红军大学政委、纵队司令员等职。彭雪枫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

1938年3月底,彭雪枫受党中央指派来到河南省确山竹沟,以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的身份全面主持竹沟工作。不久张震也从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来到竹沟,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留守处参谋长、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参谋长、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

1938年9月29日,“雪枫支队”在竹沟举行东征誓师大会。30日早上,启程东进,10月8日到达西华县城北杜岗村。10月11日,在杜岗与萧望东率领的“抗日先遣大队”和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游击第三支队”合编,仍叫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务是:东渡新黄河,深入敌后,在柘城、鹿邑、亳县、永城、涡阳和蒙城一带,打击日伪军,消灭汉奸武装,发展人民力量。

“雪枫支队”东进敌后的支点选在鹿邑,是因为鹿邑是东进敌后的唯一通道,是连接豫皖的重要门户,是华北、华中我军部队联系的纽带之一,是新四军发展华中,东进苏北,西连中原的前进阵地,又是新四军东进途中临时歇脚休整、扩大武装、补充给养的良好基地。

鹿邑是我党在河南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县份之一。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上,周恩来向大会作组织报告中提到鹿邑有地下县委。1929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指示,以鹿邑为中心建立豫东特委,李梅村兼特委书记,领导鹿邑、淮阳、商丘、周口、太康、沈丘、柘城、夏邑、永城、虞城等地党的工作,这是豫东第一个中共地区组织。

抗日战争一爆发,鹿邑就有了抗日组织。在党的领导下,鹿邑贾滩集以农民为主体成立“抗日义勇军”,不到一个月,由10余人发展到100多人。太清宫以爱国青年为骨干组成了“抗日锄奸团”,发展到30多人。

1938年9月,日军因兵力不足从鹿邑撤出,彭雪枫指派魏凤楼到鹿邑为“雪枫支队”东进敌后抗日打前站。1937年底,魏凤楼经彭雪枫介绍入党,成为中共特别党员,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员。9月初,魏凤楼率部进驻鹿邑。1938年11月,魏凤楼在坟店集(今属郸城汲水乡)成立了“鹿邑县抗日农民自卫团”。魏部由初到鹿邑时的1200多人发展到5000余人。不到一个月魏凤楼就把鹿邑建成了“雪枫支队”东进敌后的堡垒。

“雪枫支队”到达鹿邑后,给养很困难。魏凤楼帮助解决了棉衣,还把自己的两个营拨给了彭雪枫。1939年春节,魏凤楼带着3000块大洋和猪肉等物资到白马驿“雪枫支队”驻地慰问。

1938年10月,张爱萍受中共中央中原局指派来到鹿邑,主要任务:一是做魏凤楼部的统战工作,协助建立党组织;二是配合彭雪枫的工作,发展壮大新四军力量;三是领导豫东党的工作。张爱萍从武汉出发经豫南、周口来到鹿邑,任魏凤楼部参谋长。魏凤楼有近两个团,但没经过正规训练。张爱萍建议成立教导大队,魏凤楼当校长,他当教务长,从八路军调来一批教员,进行了一个月的训练,使部队正规了起来。后又成立了政治部、参谋处,负责人由我党委派的干部担任,并在营以上单位建立了党组织,使之成为了我党在鹿邑掌握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1938年10月至1939年3月,张爱萍在鸣鹿书院举办了两期“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招收学员400多人。张爱萍担任教官,萧望东编写“游击战术”教材,彭雪枫来干训班讲过4小时形势课。学员毕业后,有的分到各区,有的参加了新四军,还有的推荐到延安抗大深造,为我党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鹿邑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被称为“延安抗大鹿邑分校”。

1938年10月24日,“雪枫支队”东渡新黄河、跨越淮太公路,26日宿营淮阳东北约20公里窦楼村附近,27日与来袭的五、六十名日军发生战斗,消灭日军12人,击毙日军少尉林津。28日“雪枫支队”从鹿邑试量出发,穿过鹿邑城内,魏凤楼率军民夹道欢迎。部队走到太清宫之后,向南抵达王皮溜集刘大庄。到刘大庄之后,部队分别驻在刘大庄周围的刘小庄、张楼、母阁、薛牌坊等十几个村庄。彭雪枫的司令部设在当地开明绅士、民团团长刘乾德家。

1938年11月14日,驻柘城的日军骑兵百余人,纠集伪军一个中队,在3辆坦克的掩护下,袭击鹿邑县城。张爱萍和魏凤楼组织部队转移到了城南。日军撤走后留下伪军守城。第二天下大雪,张爱萍决定夜间反攻。战士们翻越城墙,摸掉敌人的岗哨,经过激战,200多伪军全部被歼,一举收复了县城。1939年6月,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批准,张爱萍仅带两个人离开鹿邑,以八路军办事处少将高参和新四军游击支队代表的名义经安徽到达江苏泗洪县,8月在半城镇成立八路军、新四军驻皖办事处,张爱萍任主任。张爱萍在鹿邑工作战斗了8个多月,对做魏凤楼部的统战工作、培养敌后抗日干部和指导豫东抗日斗争,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鹿邑人民建立了深厚感情。

“雪枫支队”在鹿邑共完成了八项准备工作:一是宣传教育群众,密切军民关系。在支队组织召开的2000多人的军民联欢会上,彭雪枫作了讲话,他说:各界群众,爱国一家,要不分贫富,不分信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决不当亡国奴。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彭雪枫要求部队做到“三勤”(打扫卫生,给老乡担水,帮助群众生产劳动),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拉夫、不派款、不征粮,当好“政府的卫兵,人民的护兵”。二是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以刘大庄为中心,在王皮溜、白马驿、吴台庙、汲水集等地相继建立了青年抗日先锋队、妇女救国会、抗日儿童团、农民抗日自卫团等抗日组织。三是号召参军入伍,发展壮大队伍。支队在鹿邑期间,刘大庄、尚桥、梁庄、王皮溜、五里庙、张完集等集镇先后有400余名青壮年报名参军。四是寻求地方支持,合建后方医院。彭雪枫指示,为适应战斗需要,做好医疗准备工作刻不容缓,必须尽快解决战士负伤医疗救治的问题。张震派卫生队长林士笑到县城,在张爱萍、魏凤楼和鹿邑县委的协助下,鹿邑县医院院长孙灿然同意合作办医院。1938年11月中旬,后方医院在刘大庄正式成立,后转移到汲水集(今属郸城)。五是动员铁匠艺人,组建军械修理。随着频繁的战斗,部队枪支亟待修理补充,从前方不断送来待修的枪支多达三四百支。鹿邑动员了一些铁匠艺人,组建了修械所,日夜赶修枪支,将修好的枪支武器一批一批再运往前方,及时支援了前方的抗战。六是建立后方基地,设立留守机构。1938年11月20日,彭雪枫决定在刘大庄设立支队留守处,作为西征和东进的根据地。留守处成立了党支部,程朝先任书记,许遇之任副书记。留守处共有30名战士、60多名伤病员。就近接受张爱萍的领导,加强与魏凤楼的联系,1938年冬,留守处迁至鹿邑县城南云楼村。七是西征水东地区,消灭汉奸土匪。1938年11月20日至12月24日,支队西征睢杞太地区,共歼灭汉奸和土匪武装1000余人,支队发展到1735人。三大队留在睢杞太地区打游击,主力部队经邢口、通许、太康、淮阳返回鹿邑。八是白马整训改编,东进条件成熟。支队西征返回鹿邑后,彭雪枫决定在白马驿进行整训。“白马整训”历时一个多月,使部队连日行军劳累得以恢复,装备得以改善,组织得以健全,斗志得以加强,统战局面焕然一新,为豫皖苏边区抗日斗争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整训外,支队扩编成两个团,兵力达3421人,不含随队游击队500余人,成为豫皖苏边区一支规模可观的抗日武装。1938年12月24日,彭雪枫发电报向党中央报告了部队整训情况,毛主席于当月30日回电予以充分肯定:首战告捷,壮大军威。

支队西征返回鹿邑后,彭雪枫带一名警卫员到县城会见了魏凤楼和张爱萍,提出两个严峻的问题:一是过冬问题;二是军费问题。魏凤楼表态说,请彭司令员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彭雪枫走后,魏凤楼、张爱萍,还有鹿邑县委,紧急动员全县,为新四军赶制出2500套棉衣。1939年元旦,魏凤楼派人把棉衣送到白马驿。魏凤楼智“卖”城墙和老君台,为“雪枫支队”筹集到2万块军费。彭雪枫说:感谢鹿邑人民给吃给穿,要保证打胜仗,来报答这份恩情。萧望东将军回忆说:魏县长对我们支援很大,送粮送面,支援衣服,摧衣衣我,缩食食我,箪食壶浆来慰劳我们,我们感谢鹿邑人民!时任“雪枫支队”连长的苗泽生回忆说:四师的骨干是在鹿邑发展起来的,3000多人的队伍吃穿住都在鹿邑,鹿邑人民养活了我们。四师的发展壮大,之所以成为坚强的队伍,是与鹿邑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一句话,鹿邑是四师的根据地,是部队休养生息的基地。

1944年9月,新四军第四师发动夏邑八里庄战斗,攻打小寨。指挥所距敌人据点150多米,11日拂晓发动进攻,战斗即将结束时,彭雪枫被流弹击中牺牲。当毛泽东听到彭雪枫牺牲的消息时,惊得手中的笔掉到地上,他流泪道:小小的八里庄,竟然损我一员大将!毛泽东和朱德高度评价彭雪枫是“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为彭雪枫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及中央各负责人亲率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参加。毛泽东和朱德写的挽词悬挂在会场两则。在延安举行追悼会的同时,淮北各界两万余人举行了追悼彭雪枫大会,上万群众扶老携幼夹道为彭雪枫将军送葬。当地百姓家家都摆上了一碗水,一面镜子,象征彭雪枫“清如水,明如镜”。送殡的路不到三里地,沿途有128处老百姓设的拜祭香桌,无数百姓跪在路边号啕痛哭。中共中央华中局代表曾山看到此情此景,热泪盈眶,说彭雪枫太伟大了,以前从来没有哪个领导去世,老百姓这样不舍的。

回顾八十三年前的峥嵘岁月,重温鹿邑抗日斗争光辉历史,我们不能忘记:革命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不能忘记革命老区人民对“雪枫支队”成长壮大的无私支援;不能忘记革命老区人民与我党和新四军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更不能忘记彭雪枫、张爱萍、张震、魏凤楼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②6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