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Privilege”体走红:戏仿玩梗不该盖过理性之声

来源:红网

作者:

2021-05-21

“既然提到privilege”“privilege是什么梗”“privilege水果的正确吃法”......一夜之间,多个“privilege”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单,阅读浏览量破亿,网友讨论量过万。

此处的“Privilege”已然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英语单词,它源于微博用户@是空白a-对于教育特权事件发表的一篇微博,表达自己和身边人在特权的环境里仍旧保持善良的思想。这样的一篇发言很快引起了热议,并掀起了一股“privilege”文学体的网络戏仿热潮。这种文学体以“既然提到privilege”开头,再以“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结尾,意图体现创作者本人做某事时的特殊要求。

实质上二次创作的网友并非享有真正的特权,相反地,他们恰恰生活在原博博主的对立面,是在快节奏的社会之中每天与996、内卷抗衡的普通人。在单纯的吐槽无法表达内心的不平之后,网友为自己套上一个自嘲式的身份称谓,通过戏谑反讽的方式来解构其荒谬和可笑,在戏仿中缓解焦虑,宣泄压力,以获得一种安慰。

网友的戏仿本无可非议,然而它不该成为此事的终点。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助推下,它俨然成为一场玩梗的社交“狂欢”,各种英语学习类公众号乃至美食美妆博主都蹭上热点,将“privilege”作为吸引公众关注的宣传文案。事实上,博主在微博里所谈及的“双国籍”“直升清华附中”等信息点无不触碰着法律的红线,但当“privilege”作为一个梗在互联网大肆传播之时,这背后存在的问题反而无人在意。

博主在这篇微博里所陈述的事实是否完全属实,我们暂时还难以下定论。但在对其真伪性的判断之外,它和近日广泛传播的短视频“在北大附中上学该有多幸福”一样,涉及贫富差距过大、阶层固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敏感议题。在这件事中,这些尖锐的社会矛盾已经直接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中,理应得到视线的聚焦,而不该在玩笑话里轻飘飘地被掩埋过去。

“Privilege”本是一个严肃的社会话题,此类话题不该被过度娱乐化。当有关这件事的讨论都以泛娱乐化的方式出现,真正关心资源不公平现象的声音就会被掩盖住。在这种情境下,这件事看似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究其内核,公共理性价值已被削弱,对此的公共理性讨论和建设性方案更无从谈起。戏仿和玩梗,只是此事件的衍生品和附属物,却不能轻易化解矛盾。

在网友的一众戏仿中,我们期待的是看到清华附中能以一个审慎的态度,给出公开透明且有信服力的回应,更期待着这类事件能得以溯本正源。

文/黄水一 (南京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赵文琪]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