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讲述“百个红色故事”——开国中将张震在鹿邑写给伉俪的“最美情诗”

来源:周道客户端

作者:

2021-09-18

马龄松 1938年

游击支队联络部长任泊生为张震、马龄松拍摄的结婚照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闫广军

“军装领口露出红衬衣,与盆中的炭火相映,更添少女的羞涩......”

这不是诗人的诗作,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在回忆与爱人马龄松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时写下的诗一样的语言。

而他们第一次会面,就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

张震将军遇到的这位革命队伍中的才女,就是被彭雪枫誉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四大金刚”的马龄松。

马龄松是河南洛阳宜阳人,不满12岁就考上了洛阳省立第三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在豫西特委书记吴芝甫的引领下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1935年,“一二九”运动席卷洛阳,年仅13岁的马龄松勇敢地参加“卧轨”行动,阻止陇海铁路通行,以唤醒民众关注,抗议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行径的妥协退让政策。

抗战全面爆发后,马龄松在河南开封参加抗敌工作训练班,1938年2月结业,训练班全体师生自愿发起成立河南学生抗敌服务团,向豫南进发,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8月,不满16岁的马龄松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由党组织安排到竹沟教导队学习,随后加入新四军游击支队。

1938年10月,新四军游击支队与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先遣大队会师,整编为新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

1938年10月,张爱萍奉命来到鹿邑,发展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统战工作,并在鹿邑抗联政府县长魏凤楼(中共地下党员)的支持下,创办了抗大干训班。受党组织委派,马龄松加入了干训班,任音乐教员,她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做魏凤楼部的统战工作。

1938年12月初,新四军游击支队进驻鹿邑县白马驿一带休整。白马驿就是如今的郸城县白马镇(原属鹿邑县),相传在唐宋年间,这里就设立了驿站,因为驿马多是白色而得名白马驿。

进入1939年,豫东地区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雪,游击支队补给出现了严重问题。鹿邑县长魏凤楼靠卖城门楼筹来的资金,为游击支队提供御寒衣物、伙食给养和经费。

元旦这天,在乡间大路上,几十辆满载棉衣棉被和猪肉、粉条、面粉的马车顶风冒雪,艰难地行进着。坐在车上的押运人员,个个都缩着脖子抄着手,冻得瑟瑟发抖。彭雪枫、吴芝圃、张震带着一大群身着夹衣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战士跑出来迎接,前呼后拥地将车队迎进一座大院里。

张震看到魏凤楼非常高兴,亲切地说:“同志,冻坏了吧,请进屋里烤烤火,喝杯热茶暖和暖和身子!”

彭雪枫称赞他说:“老魏,你简直就是新四军的后勤部长了!真是雪中送炭呀!我们十分感谢魏县长和鹿邑人民!”

张震与车队负责人在屋里说着话,一抬头,无意间往外一瞅,看见屋外雪地里站着一个模样俊秀的年轻姑娘,边跺脚取暖边扑打身上的积雪。张震招呼说:“警卫员,请那位小同志进来烤烤火!”

姑娘进来后,张震抱歉地说:“真不好意思啊,小同志,让你受冻了!”

车队负责人介绍说:“张参谋长,她叫马龄松,是河南宜阳人,别看她年龄小,可手巧心灵、能写会算,工作很棒,人见人爱。”

小姑娘羞涩地望了张震一眼,就这一眼凝望,在双方的心中埋下了爱情的种子。

次年3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两个人正式结为伉俪。

张震将军2015年去世,享年101岁。马龄松老人至今健在,已99岁高龄。②18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