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医共体建设力促村卫生室守护百姓健康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苏叶松
“这机器真神,血压、血糖、尿酸都能查验。现在看病真方便,不用出村就能看病。”12月27日,在淮阳郑集乡官路边村卫生室,张成海大爷高兴地说。
张大爷今年68岁,身体患有高血压,他的老伴儿患有糖尿病,往年他们身体不舒服还要去乡卫生院治疗,甚至还要去区里的大医院,来回几十里路,很不方便。自从村卫生室改建好后,张大爷便时不时来卫生室瞅瞅,用他的话说,“有事没事过来看看,稍微不舒服来看看血压稳定不稳定,就是没事也可以学些健康知识,从家到卫生室,抬腿的事儿”。
78岁的沈婆婆,与其官路边村的女儿住在一起,身体硬朗,爱说爱笑。她说,自己刚从村广场上跳舞回来,路过村卫生室,进来坐坐。上次听村医说少吃盐多锻炼,现在觉得身体比以前轻松多了,看来生活习惯跟身体健康有很大关系。沈婆婆说,她喜欢来村卫生室,每次听到村医给她讲健康生活知识,她都特别高兴,一次记一点,时间长了就知道得多了,越活越健康嘛!
自从区医共体组建以来,淮阳区第一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紧紧围绕“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的医改目标,积极探索怎样让基层群众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先后提出“党建+”管理模式、“1314”宣传模式。为了打通卫生健康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集团聚焦群众需求,突出问题导向,推动资源下沉,采取“1+2”工作模式,实行一个集团贯通区乡村、两个体系连接村乡区,以“区级强”带动“乡级活”促进“村级稳”。
一个集团贯通区乡村,集团实行管理资源下沉。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在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带教和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实行“输血”“造血”并重支农,提升村级服务能力;成立公卫专家团队,巡回指导做好慢性病管理、签约服务等工作。
两个体系连接村乡区。一方面,建立为民服务体系。打造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核心的“基本公卫、基本医疗”为民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管理、医养结合等工作。另一方面,建立双向转诊工作体系。村、乡、区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病人未到、方案先行”的无缝隙对接,建立起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实现“信息多走路,群众少跑腿”的惠民便民目标。
郑集乡官路边村卫生室是淮阳区第一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的536个村室之一,村医罗医生告诉记者,在官路边村卫生室,他每天接诊七八十名患者,以前村卫生室条件不好,现在新建的村卫生室宽敞明亮,设备先进,再加上有区级乡级的技术指导,使村卫生室的诊疗服务更加规范,有急病的患者他也能第一时间处理,并快速联系上级医院,为患者争取更及时的治疗时间。他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富贵病”也随之增多。其实,很多慢性病是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造成的,要是能够做到早预防、及早干预,引导群众改变生活习惯,还是可控的。以前工作偏重于治疗,现在成立医共体后,能够将工作重心在治疗“小病”的同时,更多地为群众提供健康知识,由治病到治未病,由诊疗到引导,由救治到预防。老百姓身体健康了,生活质量也就真正提高了。③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