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籍烈士王学义家属接烈士“回家”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许文彬
“二哥、三哥,找到大哥了!我们今天就带大哥回家。” 9月19日上午10时,在福建漳州龙海区一座山的半山腰,来自淮阳区郑集乡赵刘村56岁的王学中,看到安置于此的大哥王学义烈士墓后,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今年3月,《闽南日报》刊发题为《烈士的家人,你们在哪里?》的报道,为王学义等烈士寻找家乡亲属。该报社会新闻部主任邓文忠又和记者取得联系,希望党报联动,为烈士找家。碑文记载,王学义烈士籍贯为河南淮阳县郑集公社赵刘大队巴砦小队。依据这一信息,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王学义的三弟王学中。本报曾于3月28日以《漳州周口媒体联动 找到王学义烈士淮阳亲属》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当时,王学中吐露一个心愿:希望能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前往漳州将大哥遗骸迁回来。因个中原因,行程一直推延至现在。
9月19日上午7时许,王学中携两位侄子驱车历时17个小时,奔波1300多公里,赶至漳州龙海区和提前赶到的淮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陈述取得联系。他们顾不上休息,办理烈士墓迁移安葬手续后,在当地有关人员的带领下,奔赴王学义安葬地。
“父母在世的时候,曾多次尝试寻找大哥王学义的安葬地。双亲临终前,仍叮嘱代为寻找。 找寻大哥的遗骸,不仅是父母的遗愿,更是我们仨兄弟的心愿。”王学中介绍,自己的两位哥哥年纪较大,便由自己和两位侄子代劳。
1948年6月出生的王学义,1966年7月就读高中时应征入伍到了福建,于1967年 11月27日在营房建设中牺牲。当时,鉴于路程较远, 王学义亲人没有前往处理后事。上世纪 90年代,家人托在福建务工的村民到福建几个市的烈士陵园找了多次都毫无所获。
“50 多年过去,没想到还能找到哥哥的下落。感谢《周口日报》《闽南日报》牵线搭桥,帮忙寻亲;感谢淮阳、 漳州龙海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提供帮助。”王学中一边说着,一边整理大哥墓上的杂草。“大哥牺牲时,我才一岁多,虽然从未谋面,但从父母生前讲述中得知,大哥是一位勤学上进的青年。”
简朴而庄重的祭拜仪式过后,现场工作人员帮助取出王学义烈士的遗骸。下午2时许,“交接”完成后,王学中叔侄仨踏上了归程。
9月20日上午,归来的王学中叔侄仨,在淮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将王学义烈士的遗骸暂存于淮阳区革命烈士纪念馆,择日安葬。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