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市有关部门积极跟进确保平稳实施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伟元
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自2020年1月20日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后,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12月29日,记者采访了周口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正尧,介绍国家总体方案和我市有关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心。
“国家决定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主要是考虑到目前的全球流行优势毒株奥密克戎的致病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关切变异株减弱明显,造成的重症率和死亡率较低。”张正尧说,新冠疫苗的接种在我国各类人群中逐渐普及,以及分级诊疗救治体系逐步完善,也是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等级的条件。
据介绍,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实行“乙类乙管”后,我市也将按照国家要求,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是可以松口气或者歇歇脚的信号,更不是完全‘一放了之’。”张正尧介绍,实施“乙类乙管”后,我市防控工作目标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据了解,为确保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平稳实施,我市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重点推动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药品储备、医疗资源建设等相关工作,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加强督促指导,积极稳妥推进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同时,我市也将积极扩容发热门诊资源、推行分级诊疗,为患者提供充足、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
对于这项调整,记者进行了街头采访,市民大都表示欢迎。“放开后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便利,我要将未完成的健身计划拾起来,用强健的体魄抵抗病毒。”“非常支持,在不放开我就要吃土了。”但也有部分人对此感到担忧,“我妈年纪大了,担心发展成重症,快一个月没有出门了。”
专家提醒,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市民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注意自身防护,室内常通风,勤洗手,外出佩戴口罩。适当储备相关药物,若感染后症状较轻,可居家治疗。若出现症状加重趋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