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血的“重生” 两条手臂间的“旅程”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书杰
“医生,我是AB型,抽我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从采血到输血,看似从一个手臂到另一个手臂那样简单。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真实的。一袋血,从采集到临床使用,需要经过多道严格而复杂的流程。
完整的无偿献血一般要经过健康咨询、体检化验、无偿献血、成分制备、实验室检测、血液专用冰箱(冰柜)存储等流程后,才可安全输注到患者体内。献血者献血前,首先要通过严格筛查。内容包括体重、血压、体温、血型、ALT检测以及身体状况等,符合献血健康标准后才能献血。
为保证输血安全,每位献血者献血后都会留取两份血液标本,被送往市中心血站检验科进行极为严格的检验。除检测ABO血型与转氨酶外,还要对乙型表面抗原、丙型抗体、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病毒等项目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方法除了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原抗体外,还要进行核酸检测。此外,为确保检测质量,同一人的血液样本会经过两次检测,即分别由两组人员、两套设备以及两份完全不同的试剂分头检测。检测指标只要有一项异常就立即作废,整个检测约耗时6小时。
由于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有着不同的功能,献血者捐献的全血会在冷链环境下运输到周口市中心血站,然后被送到成分制备科进行制备,首先进行白细胞滤除,然后重力离心,离心后的血液会出现明显分层。通过专门的血液制备仪将血液中的血浆、红细胞进行分离,红细胞添加保养液后制备成去白红细胞悬液,而分离后的血浆经过再次离心后将其中多余的红细胞再次去除后制备成血浆制品。制备完成的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被送往血液待检区,红细胞暂存于储血冰箱,血浆经过速冻处理后暂时储存于低温冰箱。
通过了所有的血液安全检测后,检测合格的血液存放于储发科成品库,不合格的血液进行严格的血液报废处理。按照临床输血需求,市中心血站将相应的血液制品发往临床用于患者救治。医院将按照严格的输血流程进行交叉配血操作后,将血液安全地输注到患者体内,也开启了拯救生命的使命之旅。至此,从献血者手臂到用血者手臂,一袋血的“旅程”就算完成了。②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