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万吨 惜粮如金——全国种粮大户盖会章和爱人杨密芝种粮爱粮的故事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猛 通讯员 彭世繁
2月15日,西华县西华营镇常武营村“全国种粮大户” 盖会章开着大铲车,将库存的百万斤玉米推到晒场上暴晒,以防玉米霉变虫蛀。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金灿灿的玉米粒倾洒整个晒场。盖会章的妻子杨密芝端着一个小盆,把“蹦得高、跳得远”的玉米一粒粒从地上捡回来,保证“颗粒归仓”。夫妻俩的动作勾画出一幅爱粮惜粮“天仙绝配”美景图。
种粮能手盖会章追逐千亩地万吨粮美梦
盖会章生长在农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决定一生种地,从土地中寻找致富之路。
盖会章最早承包土地300亩,后来逐渐增加到2000亩、3000亩、5600亩,从2003年到2013年的10年间,他带领村民进行规模化种植,土地承包面积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承包经营土地已经扩展到8400多亩。
盖会章靠种粮发家致富,成了远近的“名人”,2008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种粮大户标兵”, 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粮食高产种植能手”,2011年被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称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共和国勋章”。
“他是个大能人,能从地里挣大钱,让俺想都不敢想,但盖会章做到了。”村民提起盖会章都竖起大拇指称赞。2006年,在村民的一致推举下,盖会章出任村委会主任。
10多年来,盖会章带领村民每年繁育良种300多万公斤,使村民增收260多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技术和资金支持下,村民积极发展养殖业,每年累计出栏生猪6.5万头,创利润800多万元。
“这两台拖拉机分别是2008年和2011年我被评为‘全省种粮大户标兵’‘全国种粮售粮大户’时,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奖给我的,值二三十万元哩。平时,我都不舍得用它们,看着心里就有劲啊。”盖会章拍着那两台“大块头”奖品特别自豪。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好政策,如春风般温暖着盖会章的心,给了他智慧和力量。2007年年底,盖会章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20多部、社员150多户,土地耕种、防虫治病、收割、运输统一机械化。
2020年,根据“没有百亩,难打百石”的道理,盖会章又在郸城县流转土地2800亩,承包土地达到8400多亩,夏种小麦,秋种玉米,机械化耕种,加上与专家的试验田相近,他虚心向专家学习技术,实行科学种田、配方施肥,粮食年年丰产丰收,创出了年产万吨粮的奇迹。
盖会章高兴地说:“去年夏季小麦亩产650多公斤,秋季玉米亩产700多公斤,我实现了千亩田、万吨粮的梦想。”
贤内助杨密芝被评为省级“节粮爱粮巧媳妇”
盖会章的功勋章里,有他的努力,也有妻子杨密芝的贡献。盖会章耕种数千亩土地,一年四季忙不停。杨密芝也同样守护着几千亩的农田,从种植前的准备一直到农作物收获、晾晒、出售,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杨密芝。为给丈夫减“负担”,杨密芝刻苦学习农业植保技术,搞好病虫害测报。每年几千亩地的农作物防病治虫都是盖会章驾机操作、杨密芝直接“配方”“兑药”,防病不见病、治虫不等“虫开口”,确保粮食丰收。
2000年以来,盖会章与周口农科院联系,利用合作社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村民每年给周口农科院种业公司繁育优质小麦种子5000余亩。繁育种子,从原种引种到精细管理、除草、去杂都是杨密芝具体操作,手把手教村民实施。繁育最新优良品种,每年每亩增产小麦50公斤左右,小麦种子在原来价格的基础上加价0.1元,每年每亩农民可增收230元,5000亩种子田20多年来累计为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民以食为天。杨密芝深知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她家产粮万吨,却爱粮惜粮如金。在家中,她践行“光盘行动”,量人做饭,为家人树立勤俭节约的好榜样。她时常告诫子女不剩饭、不剩菜,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在外,她与亲朋好友吃饭,坚持“光盘行动”,因其他原因吃不完,她坚决打包带走。按照村委会新规定,村民为幼儿办“满月宴”改为了“大锅菜”,馍汤吃饱喝好。杨密芝为两个孙子办“满月宴”时,使用了“大锅菜”加馍汤。为两个儿子办“结婚宴”时,为勤俭节约、减少麻烦,杨密芝说服儿子、儿媳和亲家,“结婚宴”也使用了“大锅菜”加馍汤,为全村“兴粮节粮”带了个好头。
杨密芝夫妻向西华营镇党委、镇政府建议,举办“粒粒归仓、感受粮香”主题活动,教育党员干部、群众、青年学生爱粮、兴粮、节粮,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杨密芝多次到西华营镇一中、二中和常武营村幼儿园、小学作报告,和孩子们交流,谈体会、传经验,爱粮、兴粮、节粮从娃娃抓起,加深孩子们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解,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响应“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2022年年底,杨密芝被河南省妇联评选为“节粮爱粮巧媳妇”。②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