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爱心人士袁存保:心系莘莘学子 助力家乡振兴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猛 通讯员 王柳青 王超平
“孩子们都很优秀,我今年再捐2000元,用于奖励这些优秀的孩子们!”2月28日,西华县五二农场退休干部、东夏亭镇爱心人士袁存保向大袁小学校长马路伟说。
近年来,爱心人士袁存保心系家乡学子,出资助学的事迹广为传颂,受到了家乡父老的普遍称赞。
袁存保,1951年出生,他当过兵,转业后成为一名农场干事。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他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生活得充实而丰满。
父亲是他的榜样和动力
袁存保的父亲名叫袁克志,是大袁村的大队长,工作积极、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深受乡亲们爱戴。
当年,袁克志支助了村里的2个大学生,还经常借钱借物给乡亲们,以解别人的燃眉之急,口碑很好,在村里很有威望。
父亲用行动给年幼的袁存保做了一个好榜样,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坚定了他长大后也要做一个好人的信念。
艰苦求学路,累并快乐着
袁存保出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三个年头,当时的祖国十分的贫穷,很多地方都很落后,但人们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袁存保上学很努力,成绩很好。每当回忆起学生时代,他都很激动。他说,虽然当年很苦,吃不好、穿不好,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很大,大家志向高远,以苦为乐。他怀念小煤油灯下学习的日子,他怀念背馍读中学的日子,理想的种子就是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萌芽成长的。
在军营里淬炼成钢
高中毕业后,袁存保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在军队大熔炉里,他积极上进,勇于担当,把自己淬炼成钢,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指战员。
当兵之初,他是一名基建工程兵,刻苦训练,努力工作,积极进步,表现出色,很快就受到了军队领导的重视。入伍第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三年提干,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
1985年,袁存保所在的军队集体转业,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军营,成了一名农场干事。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
在农场工作期间,袁存保发扬军人的优良作风,工作雷厉风行,不打折扣,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受到场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好评。
几十年来,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各种荣誉证书一大摞,但他从不骄傲,看淡荣誉,踏实工作,直到光荣退休。
热心公益,退休生活精彩纷呈
助人为乐,接济穷人,在袁存保的人生中一直没有中断过。特别是退休以后,袁存保做的公益活动更多,他说自己已经70岁了,老牛已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他支助过单亲学生、孤儿,帮助过困难家庭,为灾区捐过款,加入了多个公益组织。在做好事的过程中,他充实着自己的人生,体验着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树高千丈不忘根,袁存保时刻惦记着家乡的乡亲,时刻惦记着家乡的发展。他为家乡的学生捐款,为家乡70岁以上的老人捐款,为家乡的大学生捐款,让家乡的贫困学生上得起学、能成才,让家乡的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
他每年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2000元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让家乡的孩子们学习劲头更大。
大儿子袁文俊是他最大的骄傲
提到大儿子袁文俊,他自豪满满,但也深感遗憾。袁文俊毕业于周口广播电视大学,在焦南监狱工作,工作积极认真,成绩显著。但天妒英才,2016年,袁文俊因公殉职,倒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被授于河南省司法厅二等功、国家司法部二级英模,是2016年感动中原十大人物。
袁存保说,儿子一生都在做好事,上大学时,儿子是学校篮球队队长,有一次他说儿子花钱稍多时,儿子说是给困难队友买球鞋了,接济了班里的困难同学。
“我一定要多做事,多奉献,让儿子也因我而自豪。”袁存保沉浸在深深地回忆之中。
奉献是快乐的,袁存保今后的路一定更宽广,他的人生也一定更加灿烂。②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