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糖”代“糖”不健康?专家:良好生活习惯是关键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伟元 实习生 姚燕乐 文/图
无糖饮料、无糖月饼……从糖精到木糖醇,再到赤藓糖醇,代糖在几十年间广泛用于代替食品和饮品中原有的糖,是“想吃又怕胖”人群的福音。2月27日,《自然》杂志官网医学板块更新了一篇文章,显示摄入赤藓糖醇(一种代糖)与血栓、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代糖带来的健康风险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饮料、酸奶、燕麦片 代糖应用广泛
3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五一文化广场的一家超市,数款以甜味剂代糖的商品在饮品货架整齐排列。部分饮料将 “0糖0卡”字样印在包装上作为卖点,十分醒目。记者查看它们的配料表,有使用三氯蔗糖作为代糖的,也有使用赤藓糖醇的。在乳制品冷藏区,一些号称“0蔗糖”的酸奶也使用了代糖。“现在的年轻人都挺注重身体健康的,无糖饮料卖得很好。特别是一些小姑娘,想喝酸奶促进消化,又害怕长胖,我都会推荐她们买‘0蔗糖’酸奶。”超市理货员王阿姨介绍。
碳酸饮料使用甜味剂代糖已经很普遍
“无糖这个概念不是早就有了吗,看看我们这的无糖燕麦片,都卖了好多年了。”听说记者在咨询无糖商品,超市促销员张阿姨十分热情,带着记者来到冲泡饮品货架,指着商品说,“这燕麦片是木糖醇的,没有糖。旁边这款也是,你看上面写着‘未添加白砂糖’。”据介绍,许多中老年人喜欢喝燕麦片、黑芝麻糊、豆奶等冲泡饮料,以此来养生。其中,部分人群担心摄入糖分会带来健康风险,也有一些老人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病,不能吃糖,他们都会将无糖产品作为首选。
拉肚子、心脏病 面对代糖担忧多
在超市中,记者对选购饮料的市民进行了采访。大家对代糖褒贬不一,有认为甜味剂代糖应当大力支持的,也有表示反对的,更多的人则是表现出对代糖的担忧。
“我非常喜欢喝碳酸饮料,但喝饮料会使自己变得肥胖。后来我在减肥的时候,将含糖的可乐替换成了无糖的,加上节食和锻炼,体重恢复了正常。现在我就一直在喝无糖饮料了。”刚毕业的市民王树说。对于《自然》上发表的新文章,他表示也有关注,“一方面赤藓糖醇不能代表所有的甜味剂,另一方面有相关性也不能代表就一定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但是我之前听说过甜味剂可能对消化系统有潜在影响,造成肠道菌群紊乱。所以我还会继续关注这类新闻,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饮食选择。”
一些“0蔗糖”酸奶
另一位市民刘丽丽则表示自己就是甜味剂“受害者”。“还记得去年的‘赤藓糖醇月饼’吗?我当时觉得无糖一定比较健康,谁知道买来吃了之后就开始拉肚子。现在又说可能会导致心脏病,反正我是再也不敢买了。”她有些生气,“我觉得对于甜味剂的态度还是要谨慎,没摄入糖是真,可有没有其他影响不好说。”
代糖影响尚待研究 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
代糖究竟好不好?能不能放心吃?3月6日,带着大家的疑虑,记者采访了市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汤巍。
饮料货架一角
汤巍表示,就目前的研究看,代糖是比较安全的。“长期以来,对于代糖的潜在危害和健康风险一直都在研究当中,也有一些代糖,比如糖精钠,由于切实的证据证明它有危害而被大家淘汰。”汤巍说,“一些代糖超过推荐的摄入量会拉肚子,代糖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也有相关的研究。但总体而言,代糖食用风险较低,大家不必恐慌。”
对于《自然》杂志的研究,汤巍认为,单独一篇研究还不能彻底对赤藓糖醇的安全性盖棺定论,更不应扩大到整个代糖品类,而是要客观看待。
对于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食用代糖食品代替含糖的这一说法,汤巍认为虽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在临床应用中,部分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但是他们本身又爱吃糖,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我们会在营养补充剂中为他们添加一些代糖。年轻人如果想要减肥,也可以在制定计划的同时,食用代糖食品,减少热量摄入。”汤巍说,“但归根结底,代糖只是一种安慰剂,不应因为食品中用代糖取代了真正的糖,就忽视摄入热量超标、饮食习惯不佳而带来的健康风险。”
一些使用代糖的冲泡饮料
汤巍提醒,要善用居民膳食指南,为自己的热量和营养素摄入制定良好的饮食方案。同时,要适度锻炼,每天走上6000步,使自己微微出汗,对身体的好处远比用无糖饮料代替一瓶含糖的作用大得多。“食品含糖并不是‘原罪’,生活方式不健康才是体质变差的主因,一定要从整体上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纠结于代糖真糖只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汤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