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基层协商 改善民生(主流媒体看周口)
高幸福是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小桥办事处高庄社区居民。曾经,他家门口是一条不足1米宽的砖渣路,车难行,人难走。
陈静从小生活在周口市川汇区三连坑片区。三连坑是天然形成的三处紧挨着的坑塘,由于疏于治理,过去此处淤泥外溢、臭气熏天。
年近70的李凤仙5年前搬过一次家,她居住的小区虽然处于市中心,但楼房年久失修,成为C级危楼,院内私搭乱建过多,存在消防隐患。
前阵子,高幸福家来了一群人,询问他有什么困难要解决;陈静接到征求坑塘整改意见的电话;李凤仙收到所在小区要改造的通知。入户走访的、打电话的、发通知的,都是“政协的”。
川汇区政协在周口市政协和区委区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在全区开展基层“正”协商委员履职工作,创新制定打通委员与基层联系“最后一公里”的具体办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川汇区小桥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组长卢东东来到高庄社区,在听了高幸福修路的诉求后,找来负责高庄片区的川汇区政协委员谢习锋、祁方进行研讨,广泛征集民意,并且找到专业人士制定方案,一项砖渣路拓宽改造工程开始了。
针对三连坑片区遗留问题,川汇区陈州街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组长李振中带领委员们打破界别,充分协调资金,协同环保、住建等部门清理淤泥、安装管道、净化坑塘。
李凤仙居住的片区,周边几个小区紧挨但不互通,房屋大部分建于20世纪80年代。连片改造可以有效解决老旧小区这些“先天不足”的问题。川汇区政协委员入户走访,耐心说明连片改造的好处,征集居民的心愿清单,最终打消了大家的疑虑,工作得以开展。
基层“正”协商,委员们各显其能,造福于民。全区200余名政协委员打破界别限制,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全部入驻9个街道政协委员之家,在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的领导下开展协商履职活动。全区85个社区(行政村)都设立了协商驿站,每个驿站有2至3名委员,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流动协商议事点,现场调解邻里纠纷。
川汇区政协委员将协商成果以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形式上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经过一番改造,现在高幸福家门口铺就的是一条宽约6米、长400余米的水泥路;三连坑的淤泥清除后,周边铺就了小路,坑塘里种上睡莲、荷花;李凤仙所在小区的危楼加固了,安全隐患消失了,成了文明社区。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乔小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