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6日
第02版:要 闻

驻村第一书记郭景鑫的“三夏”情结

记者 孙智 通讯员 李岩

一年一度麦浪滚,今年麦熟分外香。6月3日上午,户外温度32℃,太阳分外毒辣,炽热的空气闷得人喘不过气。郸城县白马镇胡寨行政村一块刚收割完的麦田里,市商务局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郭景鑫,不畏炎热,正忙着为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三夏”工作顺利进行。整整一个上午,郭景鑫不断在麦田里来回奔跑,草帽被汗水浸湿,麦秸碎屑沾满了衣袖裤角,面庞被晒得通红。

站在地头的郭景鑫,望着刚收获的籽粒饱满的小麦对记者说:“收麦如救火。眼下,抢收小麦是我们面临的头等大事。”夏收以来,他不分昼夜地在村里地里来回跑,确保做到颗粒归仓。

“秸秆禁烧是‘三夏’生产的重头戏,一定要保证胡寨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黑一片地。”郭景鑫告诉记者。“三夏”生产前,他主持召开村“两委”班子“三夏”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推进会,动员村干部和党员,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明白纸”的形式,广泛宣传禁烧秸秆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大力宣传秸秆还田知识及焚烧秸秆的危害性,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群众禁烧秸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6月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多雨的季节,天气变幻莫测。如何抢收抢种,是郭景鑫“三夏”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麦收开始前,郭景鑫对村里的贫困户进行仔细走访,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帮扶措施。村民陈长的爱人是言语二级残疾人,去年又得了恶性脑瘤,家里还有3个学生。每年的“三夏”,就是他们家最难熬的时候。郭景鑫来到陈长家说:“老陈,发什么呆呢?赶紧准备好雨布、麦袋去地里,收割机正等着呢。”话音刚落,陈长赶紧跟着郭景鑫出了家门。

一阵机器轰鸣声后,陈长家的4亩小麦收割完毕。看着一袋袋麦子,陈长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位前来帮忙的村干部走过来,拍了拍陈长的肩膀说:“知道你家困难,郭书记已经把机收钱给过了。”听了这话,陈长快步走到郭景鑫面前,紧紧握住他的双手,不住地感谢。

离开陈长家的麦田,郭景鑫领着收割机来到村民武广杰家的麦地。和陈长一样,武广杰也是胡寨村的贫困群众。武广杰告诉记者:“今年收麦不愁了,郭书记帮我们联系了收割机,费用他也给出了,真是帮了我们家的大忙了。”

对陈长、武广杰家这样的特困家庭,郭景鑫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各种惠农补助,对他们进行援助,确保“三夏”生产顺利进行。

这些天,胡寨村的“三夏”防火指挥部成了郭景鑫的临时宿舍。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郭景鑫一边带头值班,一边安排村干部、党员代表轮流值班,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随时解决“三夏”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采访结束时,郭景鑫兴奋地告诉记者:“截至6月3日,胡寨村的4706亩小麦已全部收割完毕,颗粒归仓,麦收工作顺利完成。”②6

2018-06-06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5717.html 1 驻村第一书记郭景鑫的“三夏”情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