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
第06版:周口文化 PDF版

周口航运史话系列之一

伏羲氏“始乘桴”渡河

常全欣

编者按:建设“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是市委、市政府在周口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周口航运迈入新的发展时期。周口这片古老的大地,有着悠久的航运历史,从先秦时期开始,航运从未间断,并在一定时期辉煌鼎盛,为豫东大地带来无限荣光。《周口文化》特别策划,推出周口航运史话系列,借助史志文献资料,帮助读者穿越时空,领略周口大地上曾经发生的航运往事,进一步激发周口儿女建设中原港城的无限动力。

要说周口的历史,人祖伏羲必须作为开篇。而周口大地上的航运史,也要从伏羲氏开始说起。

远古时代,先民将四条独立入海的大川及其八条支流称为“四渎八流”。周口大地上的颍水就是“八流”之一,视为中华文明的滥觞。颍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上游有夏朝都城遗址,下游有中国第一座古代城市淮阳宛丘古城。伏羲氏就是最早活动于淮河流域豫东一带,也就是今天周口大地上的“三皇”之一。《左传》记载:“陈,太皞之虚也”。“陈”就是淮阳,在颍水之滨。

为什么选择陈?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靠近颍水。伏羲氏生活在相当于半坡氏族的母系氏族繁荣的时代。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介绍,“当时人们建造村落,都是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者在两河汇流处选择较高而平坦的地方”。 傍水而居,就渐渐成了远古水运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依水定居下来后,古代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经过世世代代的长期观察、摸索和实践,看到树叶落到水里会漂浮在水面上,被风吹断的树枝、树干、竹子等到水里也不会下沉, “观落叶因以为舟”“见窾木浮而知为舟”,逐渐认识到水的浮力和物体的浮性。久而久之,渐渐懂得了利用瓠和木头渡河,开始有了水上交通活动。

《物原》记载:“燧人氏以瓠济水,伏羲氏始乘桴(即小筏)”。燧人氏抱着葫芦和大木头漂浮过河,而伏羲氏发展到了“乘桴”渡河,生动地说明了渡水工具历经改进的过程,可谓是一大进步。“瓠”是葫芦,“以瓠济水”是说古人为了使生活得到改善,抱着葫芦或树干作为浮具,到深水去捕鱼。《尔雅》记载:“桴、栰(通“筏”),编木为之。大曰栰,小曰桴。”传说伏羲氏教人结网捕鱼,饲养牲畜,“伏羲氏始乘桴”,桴就是用许多竹、木并排编扎成的小筏,它不仅比瓠和大木头的浮性更大,而且取材容易,制作简便,重心低,稳定性好,吃水浅,着水面积大,不易落水和颠覆,不怕水浅流湍,载重量也增加了,应用面也就更广,涉水过河更加方便。

《易·系辞下》记载:“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水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当然,我们不能确定伏羲氏是第一艘独木舟的发明者。在一些文献记载中,有说番禺,有说轩辕,有说工佳,有说伯益。其实,关于独木舟的发明,决非是某一人所为,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管谁的发明,“变乘桴以造舟楫”的时代来了,周口大地上出现了舟楫之利,航运萌芽初启,曙光显现。②8

2018-11-26 周口航运史话系列之一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47232.html 1 伏羲氏“始乘桴”渡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