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22日
第03版:理论与实践 PDF版

民之所欲当与之聚之

王李彬

封建社会,百姓们常将地方官吏称作“父母官”,就是希望这些官吏能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百姓,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能为其做主、加以维护。

唐人孙樵在《书何易于》中记载:何易于在做益昌县令期间,刺史崔朴趁着春天大好时光乘船东下,当船经过益昌县时便索寻民夫替船拉纤,何易于见状就和民夫一起为崔朴拉船,崔朴发现后十分惊讶,便问其缘由,何易于说,“当下正值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是忙于养蚕,一点时间都不能耽搁。易于作为您的部属,现在没什么事干,可以当这个差使。”简单一句话,两位官员的境界高下立判。

《管子·牧民》篇有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是否顺应民心、体察民意、爱护民众,决定着一个政党、政权的兴衰成败。同样的道理,《孟子·离娄上》中亦有阐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在孟子看来,只要是百姓希望得到的东西,就替他们积聚起来,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强加到他们头上,如此便能赢得民心、获得支持、取得天下。

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名扬天下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同样是一位心系百姓、勤政爱民的“父母官”。史料记载,有一年蝗灾、旱灾蔓延全国,范仲淹受命巡察处理,每到一处他都及时开官仓赈济灾民,发官钱救济百姓,挽救灾民无数。秉持深厚的忧民、爱民情怀,范仲淹终其一生践行了诸多安民、惠民之举。晚年,他用平生积蓄购置一千亩良田作为“义田”,供贫苦百姓耕作,而自己连一座像样的宅第也没有,病逝后更是家无余财。这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民众的爱民情怀和为民之举,给后世为官者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和榜样。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维护群众利益、谋求人民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长征途中,朱德同志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明确要求工农红军“尊重彝人风俗,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有次去河北看望灾区群众,当天刮着很大的西北风,周总理发现群众都是迎风而坐,原来是县委专门搭了一个背风讲台让总理避风;周总理知道后坚决改变布置,让群众背风而坐,他自己则迎着大风。

与群众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情同鱼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党员干部的基本修养。“时代楷模”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水渠修好后,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坡改梯”,将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获得“改革先锋”荣誉称号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人民调解员”马善祥,有次在调解纠纷时正值当事人住院,便去医院看他,见他腰痛就帮他揉腰,边揉边聊,揉了半个小时,缓解了对方病痛,也解开了他的心结。

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心心相印,为民利孜孜以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取信于民、赢得民心,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②12

2019-02-22 王李彬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56364.html 1 民之所欲当与之聚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