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9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行进在更有尊严的脱贫致富路上

——恒大集团毕节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吸纳贫困户在当地产业基地务工

走上就业岗位的陈正喜(右)

记者 继峰 锦春 李伟 月全 文/图

一份稳定的工作,能为贫困家庭带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开启稳定脱贫、长期增收的光明之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毕节市贫困人口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差、缺少谋生手段。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开展技能培训是就业扶贫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着扶贫先扶智的原则,恒大集团为进一步强化智力帮扶,消除“精神贫困”,坚持把“吸纳就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推动恒大扶贫公司毕节各县区分公司每月精心组织三期吸纳就业培训,邀请专家、讲师、教官等为贫困劳动力授课,帮助贫困群众树立积极进取、勤劳致富的价值导向,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由“帮你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因人施教的精准培训 

2017年12月,第34期培训班在毕节同心农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举行,大方县六龙镇下坝村6组的贫困户王利前上了4天课。事实上,2016年的时候,村干部就动员他报名学习。“一开始我想自己都快50岁的人了,出去打工谁还要?”打消王利前顾虑的,是同村一位52岁的老哥在参加完第31期的培训班后,竟然第三天背着行李到贵阳打工了。王利前坐不住了,“不出去打工挣钱,这辈子怕是讨不到老婆了。”

培训课程安排,恒大集团也是经过认真研究的,订单式开展急需紧俏工种培训,实现市场有需求、部门有订单、贫困劳动力有技能。为期5天的课程,除了像经果林种植技术、肉牛养殖技术之类的实用技术培训外,王利前最想听的还是施工基础技能和商务礼仪之类的务工技能课程。当了大半辈子的庄稼汉,走出去的最大门槛就是缺乏勇气。

王利前认为,恒大举办的培训班开拓了自己的思路,让自己有了勇气,觉得自己这一膀子力气除了种庄稼,还有“用武之地”。

对于学员的工作岗位,恒大集团也倾尽全力协调保障。恒大物业、园林、酒店等下属企业和战略合作企业很多,岗位也很多,每期培训班的岗位储备都稳定在1000人左右。依托恒大集团在全国各地的下属企业和合作资源,岗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保证。由公司综合计划部负责向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协调一线岗位。恒大集团坚持“薪资过低的不推荐,不包吃住的不推荐,缺乏保障的不推荐,就业稳定率低的不推荐”,以保障贫困户的收益。

奋斗而来的幸福生活

几亩薄田,辛苦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些曾经是郭桂兵和罗发英夫妇一直持续的生活。然而,这种靠天吃饭的日子,在3年前因为恒大扶贫队伍的到来发生了改变,夫妻俩通过参加恒大集团组织的吸纳就业培训,成了现代“农业工人”。如今他们学到了技术,来到蔬菜大棚务工,每天能挣200多元,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郭桂兵和罗发英夫妇是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寨乐镇木花村贫困户,由于夫妻俩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多少技术,所以一直都是在家种点玉米、土豆,收入很难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对于能像城里人一样上班,他们连想都不敢想。“我们夫妻俩没什么本事,只会种地种菜,本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想到恒大集团的培训帮扶让我们迎来了转机。” 郭桂兵说。

在助力发展产业扶贫项目时,恒大集团为毕节市纳雍县寨乐镇援建了蔬菜基地。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务工机会,郭桂兵和罗发英夫妇通过吸纳就业进入到了基地,他们通过学习到先进的技术,从原来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现代“农业工人”。

来自赫章县古达乡民进村的贫困群众李阳忠,经恒大培训后被介绍到位于大方县理化乡的恒大援建纯种安格斯牛第二十二育种场工作,实现了从贫困到稳步增收的蜕变。

李阳忠原来不懂技术,靠就近打零工补贴家用,家里有老有小,生活很是艰难,在民进村是典型的贫困户。2017年恒大帮扶赫章县后,李阳忠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2017年我参加了恒大举办的吸纳就业培训,学到了养牛技术,并找到了工作。通过努力,现在已经有4500元的工资,工作主要是开铲车、配料、撒料、接生、协助配种等,工作不算苦,又免费提供吃、住,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李阳忠开心地说。

李阳忠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尽管只有小学文化,但在工作中勤学苦练,如今已熟练掌握养殖场的各种工作程序和技术,成了养殖场的班长。

家住大方县长石镇杨柳村的陈正喜,家有3个孩子,80多岁的老母亲和他们同住,正所谓“上有老下有小”,家中压力自然不小。妻子要照顾孩子和母亲,还要打点家中一切事务,在经济上难以帮上忙,陈正喜也就成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

“之前因为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一技之长,都是在工地上打些零工,收入也很不稳定,每天做十几个小时,一个月下来收入2000多元,有些工作还比较危险,工地没有买保险,但为了生计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做。”陈正喜言语里尽是无奈。

然而,即便陈正喜拼了命赚钱,也依然无法承担全家人的开销。“当时我家3个孩子都在读书,每个月都要花钱,母亲身体不好,有时候看病也要用不少钱。”无法外出务工也找不到好工作,他们不得不靠借钱度日,家中欠下好几万元的债务。

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6年1月5日,恒大集团帮扶大方县第一期吸纳就业培训班开班,通过传授技能完成1000人培训。2016年2月27日,首批3000人被输送到安徽、江苏、广西、四川等地就业。家住大方县长石镇杨柳村的陈正喜就是通过恒大吸纳就业扶贫政策走上就业岗位的。

两年后的今天,陈正喜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陈正喜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恒大御景湾金碧物业公司工作,主要负责物业维护工作,对自己的这份工作,他很是满意,“我每天上班7个小时,一个月到手的工资有4000多元,每个月会固定往家里汇3500元,我自己省点,家里就可以宽裕点,主要是供小儿子上学。”

毕节大方县凤山乡沙坪村白拉垮组村民阳大平,过去一直和妻子张兴珍靠在家务农、在工地打零工谋生,有活干的时候,一个月能赚几千块钱,没活干,连续几个月都赚不到一分钱,长年收入微薄、入不敷出。

2017年,阳大平一家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一年,夫妻俩被确认为恒大集团吸纳就业培训帮扶对象,通过参加恒大集团组织的吸纳就业培训,很快在恒大集团援建的马干山蒙古风情园找到了工作。

阳大平在马干山蒙古风情园做水电工人,主要负责电路维护、水源供应等,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的收入,妻子张兴珍是清洁工,每个月收入2000元,工作轻松。大儿子张尧拿着恒大集团资助的“恒大大方教育奖励基金”,凭借优异的成绩考进贵州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小女儿在凤山中学读初一,懂事乖巧、勤奋好学……跟过去相比,阳大平、张兴珍感觉到一家人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从没有目标、缺乏信心到一技在手、斗志昂扬,在贵州毕节,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恒大集团精心组织的吸纳就业培训,学到了工作技能,走上工作岗位,找到了人生方向,体现出人生价值,行进在更有尊严的脱贫致富路上,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目前恒大已帮助毕节全市培训112714人,推荐到当地产业就业和异地就业75222人,人均年收入4.2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②5

2019-04-19 ——恒大集团毕节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63095.html 1 行进在更有尊严的脱贫致富路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