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1日
第03版:特别报道 PDF版

“三岗”:抗日烽火映春秋

□记者 王锦春 黄佳 张猛 文/图

位于普理小学校园内的中共豫东特委纪念塔

1937年4月拍摄的西华县普理学校本支各校全体教职员合影

核心提示:

以西华“三岗”(艾岗乡陵头岗、都城岗、苗里岗)为核心的西华抗日革命根据地,是河南省最早、较有影响的一块平原抗日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小延安”“小竹沟”。在这里,中共豫东特委面向豫东各县举办了44期抗日干训班,培养革命骨干4300人,组建了河南省最大的一支县级抗日武装。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8月的西华,天空澄明,农田郁葱。记者一行来到中共豫东特委旧址所在地——西华县艾岗乡陵头岗村,探寻硝烟弥漫中那段峥嵘的岁月。

当汽车抵达目的地普理小学时,已是下午1点左右。陵头岗村支部书记侯六明、普理小学校长侯红波以及几位村民侯付安、侯灿敏、侯中立热情地接待了记者。

曾是中共豫东特委所在地的普理小学,校园的五叶梅开得正艳,高大的豫东特委纪念塔虽经风雨的洗礼依然威严庄重,枝繁叶茂的大叶女贞安静地守卫在塔边,与纪念塔相望的是胡晓初烈士碑。

在普理小学会议室,他们几位向记者讲述了那段中共豫东特委在西华发展的历史。

上世纪20年代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西华县城西30里的“三岗”(西华县艾岗乡陵头岗、都城岗、苗里岗三个村的统称),当地民众有习武的传统,民间因此有 “喝了‘三岗’水,大人小孩都会跷跷腿”传言。当时,具有爱国忧民思想和正义精神的本地进步人士胡晓初、侯香山、屈申亭等人为抵御土匪入侵,组织附近群众,成立一支30多人的看家队。他们打富济贫,保家防匪,仗义疏财,扒毁神庙,开办学校,队伍迅速发展到300多人。

1933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先后派沈东平、路岩岭等人到“三岗”,了解当地武装,团结、教育、改造了由胡晓初、侯香山、屈申亭等领导的地方农民武装。从此,这部分农民武装也就成了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武装,这一带的革命活动逐渐由隐蔽转入半公开状态。

1935年到1936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又陆续派来了共产党员王子英、樊亚峰等人,加强西华党组织的领导。他们以陵头岗学校为阵地,向周围各处扩大活动范围。陵头岗学校1935年更名为“普理学校”,寓意为普及共产主义真理,让贫苦子弟免费入学学文化,宣传共产党主张。为扩大党的影响,党组织在枣口、麦庄、西湖等周围村庄建立了8个分校,学生发展到800多人,到1936年,党组织在“三岗”一带站稳了脚跟,“三岗”革命根据地已经形成。

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在“三岗”建立中共豫东特委和西华县委,培训革命青年4000余人,发展党员400余人,建立了拥有6000多人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革命武装队伍,建立了以地下共产党员楚博为县长、共产党员任区长的地下红色政权,组织了农协会、儿童团、少先队等革命群众团体,家家户户“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支援抗日”,一支声势浩大的抗日大军在豫东大地迅速形成。

1940年,国民党围剿“三岗”革命根据地,抗日革命活动转入地下。

中共豫东特委领导“三岗”革命根据地的4年中,来自延安、竹沟和晋东南抗大一分校的不少干部经由此地被转送到党中央、河南省委,“三岗”革命根据成为通往延安和华中敌后根据地的交通枢纽,为杜岗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党深入敌后抗战、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创造了良好条件。

80岁的老教师侯中立,怀揣一沓珍贵的黑白照片告诉记者,现在的陵头岗普理小学,是当年革命者隐藏身份开展活动的地方,曾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当时,豫东特委派来的刘子久、王其梅、栗在山、刘作孚等革命前辈大多以老师的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他指着照片中的人物说,“这个是中共北方局派来的王其梅,这里面还有我父亲,父亲当时是普理学校分校的教员,我的母亲是妇女救国会的参与者。父亲跟随抗日部队转战水东一带,在战争中与部队失联返乡,在90年代父母被认定为失散老红军。”侯中立虽然年事已高,但叙述起那段从母亲口中得知的历史,依旧思路清晰、心情激动。

上世纪90年代,陵头岗被认定的失散老红军约20人,革命烈士至少7人。

60岁的侯灿敏是一位红色收藏爱好者,在他家的东屋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红色物品:普理学校的校钟、红缨枪等。侯灿敏对每一件物品都有深厚的感情。他告诉记者,这些物品是中共豫东特委留下的宝贵财富,革命先烈虽已逝去,革命精神要传承发扬。

如今的陵头岗被列为革命老区,修建于1957年的豫东特委纪念塔矗立在普理小校园内,用于纪念牺牲的革命先烈。纪念塔在201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是有一座纪念馆,我打算把收藏的物品全部捐赠。”侯灿敏说出他的心声。

仰望塔身,红色字迹苍劲有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区人民光荣万代,为了革命事业胜利英勇牺牲的英雄们千古不朽。

采访结束,记者一行近距离瞻仰中共豫东特委纪念塔。仰望它,更知今天幸福生活如此不易,更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任重道远、意义重大。②2

2019-09-11 □记者 王锦春 黄佳 张猛 文/图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78320.html 1 “三岗”:抗日烽火映春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