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8日
第03版:特别报道 PDF版

乘风扬帆启新程 沃野万顷绘新景

周口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周口国家农高区发展研讨会

农产品成果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高科技应用于现代农业

记者 张艳丽/文 王映 梁照曾/图

2月16日,刚过完元宵节,郸城县汲冢镇的王大姐更忙了,在该镇的蔬菜基地大棚内忙完黄瓜、小番茄采摘后,又和家人一起给麦田浇返青水。

立春时节,万物苏萌。放眼周口大地,广袤的田野里,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蔬菜大棚里,绿意满眼、蔬果飘香;企业车间里,人机协作、忙碌有序…… 

乘着市委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东风,作为农业大市的周口以建设国家农高区为抓手,在这万象更新的春日里擘画着农业强市的新景。

创建“国字号”农高区

2020年11月,科技部召开第二批国家农高区建设推进会,把河南周口作为第二批国家农高区建设对象之一。周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周口国家农高区”)成功跻身准“国家队”,为周口农业腾飞装上了动力引擎,也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区的一种高级形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2018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系统指导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建设示范区就是要大幅度提升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绿色发展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的国内外竞争力。《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不超过30家,原则上一个省一个。

“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千方百计让中国人饭碗里装更多优质河南粮。

河南工业大学教授黄继红表示,河南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一定要利用创建国家级农高区的契机,拉长小麦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在2018年国家农高区启动之初,河南省政府就与科技部会商,提出要在河南、在周口建设国家农高区。

周口,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享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

周口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地势平坦,优越的气候地理条件、悠久的农耕文化决定了这里适合建设并已建有最好的小麦良田。周口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90亿公斤(180亿斤)左右,小麦总产量占全省小麦总产量的14%以上,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享有“国家粮仓看河南、河南粮仓看周口”的美誉。高速、高铁畅联通达,民用航空蓄势待发,沙颍河通江达海,打造了包括粮食在内的“豫货出海口”,形成公、铁、水、空四位一体大交通网络体系。

河南周口,凭借良种选育、规模种植、科学管理、精深加工等诸多优势,积极创建国家级农高区,以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为建设主题,以小麦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典范区。

业内专家称,建设周口国家农高区,有利于探索粮食生产特别是小麦全产业发展道路,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吸引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集聚,示范带动黄淮平原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传统农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复制的样板。

创建周口国家农高区以来,省、市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成立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省级领导小组和市级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按照科技部和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做好搭主干、建载体、攻项目、促创新、强机制等各项工作,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位于周口国家农高区的金丹生物新材料公司是一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乳酸、聚乳酸以及系列产品为主的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在丙交酯项目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地忙碌着。

“金丹科技以玉米为原材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玉米中的淀粉转化为乳酸、乳酸盐、乳酸酯等产品,并进一步以高品质乳酸为原料聚合成可降解材料丙交酯、聚乳酸产品,实现了对玉米由粗加工、初加工到精加工、深加工等多层次的价值增值。”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胡姓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公司乳酸全年产能可以达到15万吨,已经投产的聚乳酸这条生产线年产1万吨,后面有个10万吨的生产线,现在正在规划。

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农业精加工企业,金丹科技作为龙头企业在我市玉米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近年来,我市依托粮食生产能力优势、区位及水运交通优势和现代仓储物流体系优势,持续发展粮食加工产业,打造了集订单化种植、现代化仓储物流、精深化加工、多元化销售为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

聚焦小麦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按照生物育种、科学种植、精深加工、市场物流、废弃资源利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设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打造“中原粮仓”。全市已形成以五得利面粉、益海小麦、雪荣面粉、辉华面业、枣花面业等企业组成的小麦加工产业集群,小麦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160亿元。

挖掘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优势,推进玉米加工业从短链向长链拓展、从分散向集群发展、从粗放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全面提升玉米加工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全市已形成以金丹乳酸、普爱饲料、周口牧原、莲花健康等企业组成的玉米加工产业集群,玉米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70亿元。

目前,全市年加工转化粮食80亿公斤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7.9%,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180多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9家、市重点龙头企业36家;全市有中央储备粮周口直属库、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等一批大型国有粮库,国有粮食企业有效仓容量达到120亿斤以上;全市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270亿元。

“塑造农业高新技术新优势。”市委书记张建慧在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以建设国家农高区为抓手,聚集高质量发展要素,在农业发展领域加快实施优势再造战略。

按照优势再造战略,我市将发挥粮食生产核心区优势,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实施农产品全产业链示范工程。坚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同构”,推进粮食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重点打造肉制品、面制品、乳制品、冷链食品、休闲食品、特色功能食品六大产业链,着力打造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期货“六大中心”,积极创建2个国家级、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为抓手,以益海嘉里集团和金丹科技公司为依托,规划建设小麦、玉米产业化精深加工园,着力打造“三链同构”“三产融合”示范区,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周口国家农高区将按照 “核心区—示范区”两个层次进行空间布局。核心区15平方公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区,重点建设小麦精深加工园、玉米精深加工园、医药产业园、创新创业园、科技服务中心,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

占地面积103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将重点建设“一园三城三基地”,即集生产示范、科学研究、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园,以汲冢、闫楼、谷集为基础建设三个新型社区,以及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高淀粉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脱毒甘薯育繁推试验示范基地等三个优质农产品基地。

相信,随着农产品产业链示范工程的实施,我市农业产业链附加值会不断增大,以“农”为本的工业化之路将越走越宽,农民的“钱袋子”也会随着“粮袋子”一同鼓起来。

孕育聚才汇智“摇篮”

周口国家农高区作为河南省农业产业高地,肩负着引领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使命。

“‘周麦36’在高产、稳产、多抗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能抗8级风不倒伏,平均亩产能达到1200斤。”周口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韩玉林介绍,“周麦36”蛋白质含量高,口感更筋道,成了加工企业的“新宠”。

为提高粮食产能,我市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在新品种选育和成果推广应用上下功夫,选育符合末端食品需求并适合黄淮平原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周口国家农高区建有周麦系列品种繁育推广基地,自主培育小麦品种22个,是全国第二大小麦品种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其中,周麦18、周麦22等品种在黄淮平原推广面积超过3500万亩以上。特别是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周口农科院自主创制的小麦骨干新种质资源——周8425B,被全国12个省市、172家育种单位应用,培育出小麦新品种415个,累计推广6.61亿亩,新增产量150亿公斤。

我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效节水灌溉4万亩;同时以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连片种植优质小麦,物联网、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同步示范推广,实现小麦生产管理过程精准化、智能化,持续提升单产水平。示范引领全市小麦面积常年稳定在1100万亩、总产110亿斤左右,占全省的1/7强、全国的1/24强。其中,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229.6万亩,订单种植90%以上,是全省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第一大市。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我市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建成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检测实验室,1个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9个省、市级研发中心,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38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了技术合作,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和省重大科技专项15项,国家富民强县、火炬计划等项目126个,荣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

为支持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周口国家农高区打造现代化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助力“中原粮仓”担好“金扁担”。

按照优势再造战略,今后三年,我市将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作用,积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重点培育小麦、玉米、花生、食用菌等优势农作物以及发展设施农业、花卉、林果、畜牧等急需优良品种,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打造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周口方阵”。

依靠资源禀赋,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我市实施“中原菜都”打造工程,推进扶沟特色蔬菜产业园建设,持续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建设规模化露地菜种植基地。实施“特”“优”战略,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大力发展淮阳黄花菜、鹿邑芹菜、郸城红薯、项城白芝麻、太康食用菌等国家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力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用现代物资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高素质人才赋能农业……未来,周口农业将因“科技”而兴,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示范引领打造“中原粮谷”

“无论是从自然资源,还是从农产品数量和产量来看,周口都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大市,可要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周口农业就必须向农业强市转变。”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市委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推动周口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市委、市政府提出优势再造战略,未来三年,我市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做强粮食种植业、做大畜牧养殖业、做优蔬菜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打造“中原粮谷”乃至“中国粮谷”。

——实施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打好粮食生产王牌。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让吨粮田成为万元田。到2025年,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92%以上,粮食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全力推进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坚持种业优先、龙头带动、科技赋能、平台支撑,一年起势、三年成势、五年胜势,努力把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成为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典范区。支持商水创建国家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沟创建国家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沈丘创建国家槐山羊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郸城、西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

——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大力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打造更多农业“金字招牌”。扶持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申报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

——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行动。强力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链式发展,着力打造小麦、花生、生猪等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元的重点链,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企业,力争到2025年培育2~3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链主”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的骨干企业。

……

潮涌万象新,奋进正当时。生机勃发的周口,正全力以赴聚优成势,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镌刻前行的印记,扬起奋进的风帆。②8

2022-02-18 乘风扬帆启新程 沃野万顷绘新景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59905.html 1 周口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