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1日
第0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PDF版

读老子 悟道德

——走进鹿邑老子文化博物馆

老子文化博物馆前的老子像

□记者 王锦春 郑伟元 侯国防 文/图

引 言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穿越数千年以来,老子文化从《道德经》始,上至文人政客修身治国,下至沧桑百姓求君拜道,源远流长、连绵不绝。

鹿邑县位于周口市东北,上古时期已有先民生活,夏商时期设立“鸣鹿邑”,作为老子的故乡,其道学文化的发展更是枝繁叶茂、影响深远。为让老子这位伟大人物立起来、活起来,鹿邑县打造了集画模声光技术于一体的老子文化博物馆,用现代科技展示老子生平及道学发展,让参观者以极佳的临场感与沉浸感认识老子,领悟“道德”。

苍穹环宇 璀璨之星

老子文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传播、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除序厅和尾厅外,展馆被分为老子故里、传说中的老子、现实中的老子、老子的影响四个展厅,是目前建成的国内研究老子文化最全面的展馆。

老子文化千百年来始终充满着智慧之美,闪烁着哲学之爱。走进序厅,映入眼帘的即是一块苍穹环幕,它通过粒子流搭建出一尊老子像,既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喻,也有观水悟道之意。

环幕之上,数千本《道德经》围绕而上,通过摆放展现出“道”字。星空之顶笼罩序厅,象征老子引领人类思考天、地、宇宙和水之间的无穷奥秘。

随后,苍穹环幕的画面悄然改变,粒子流老子像化为星空,又成为水流,一幅幅老子画像相继展示,以一部《中华文明的巅峰——老子》为观者系统地介绍老子及其思想。影片中,老子在中国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绵绵时空中,在中华英才的灿烂群星里熠熠生辉,从春秋末年时空坐标闪烁至今。

一幅幅动画生动地介绍了这位于公元前571年出生的圣人生平。从入世到传道,从太清宫到老君台,从《道德经》到中国乃至世界哲学谱系,令人目不暇接,印象深刻。

短短一段影像,引领观者循着老子的足迹,伴着《道德经》的思绪,漫步在老子故里,在老子亲手缔造的人类精神世界的桃花源经历一场不同凡响的心灵之旅。

名自老子 李姓祖源

“天上有个鹿邑星,地上有个鹿邑县。”步入老子故里展厅,星空背景上的鹿邑生动诉说着它的历史。

电子屏幕上流淌的涡河水映衬出鹿邑县地图,这条中国最古老的河流之一发源于八朝古都开封市东郊的徐口村,全长382公里,在鹿邑县境内45公里。因河流经老子出生地太清宫旁,故后人写太清宫时往往写到涡河。

随后的图画生动介绍了鹿邑历代县名与老子的深刻联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苦县作为鹿邑县从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县名,是历史上最早的古县名之一。除新莽王朝改名为赖陵县外,苦县名使用了900多年。

唐乾封元年(666年),李氏唐王朝将老子追认为圣祖,改县名为真源。所谓真源,意为太清宫老子是真理的源头、真人的源头、真君的源头、国教的源头、李氏唐朝的源头。武则天时期,真源县称仙源县,称颂老子的母亲生育仙人。

北宋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尊老奉道的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赵恒亲自到老子生地谒拜上香,改真源县为卫真县,以示北宋王朝对老子与道教真理之崇高地位的维护与捍卫。

“鹿邑”是鹿邑县沿用最久的县名。1986年,修建于楚怀王十三年(前316年)的包山二号贵族墓在湖北荆门出土,其中有三枚竹简上有“鹿邑人”字样,也即鹿邑作为地名出现至今至少有2300余年。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鹿邑作为县名自此发轫,1420年来一直沿用不改。

展厅一侧,郁郁葱葱的李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李子,其后各种字体的“李”字相互映衬。李姓是中国的古老姓氏之一,据最新统计,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拥有9000多万之众,占全国总人口的7.94%。在唐王朝时,李姓成为国姓,老子故居太清宫遂成为李姓祖源地。

道学之景 先民之迹

鹿邑老子遗迹主要有太清宫、老君台、明道宫,老子文化博物馆使用高精度微缩模型,将三座建筑精细复刻出来,从楼宇到雕刻,从前庭到后院,建筑细节高度还原,让观者身临其境,一目了然。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为老子诞生地。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初名老子庙。唐高祖李渊以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正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历史上太清宫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明清所建。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因而得名,始建于唐天宝二年,初名太清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明道宫始建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是为纪念老子传道讲学而建的建筑群。现明道宫景区是依照清光绪县志记载,于2004年恢复重建的,由伊人宛在坊、升仙桥、犹龙堤、迎禧殿、玄元殿、享殿、升仙台等建筑组成,规模宏大,构筑严谨。

“隐隐青山叆叇烟,太清仙境尚依然。虎头雪迹迷樵叟,涡口风帆失钓船。春暖长林莺乱枝,秋高龙井月孤圆。行人漫问洺河渡,明道残碑不记年。”

这首诗描绘了曾经的鹿邑八景,现在虽不能看到,但博物馆使用红外感应技术让观者选择诗句就能看到幽雅的水墨之景,感受国风艺术。八景中,隐隐青山、太清仙境、秋高龙井、明道残碑都与老子有关,由此可见鹿邑老子文化影响之深远。

鹿邑的历史并非仅有书籍记载,更有文物为证。模拟的考古发掘现场和循环播放的影视资料,为观者还原了从1997年到2000年,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分两次对太清宫遗址与隐山进行的钻探和考古发掘。

在太清宫地下3至4米,唐宋时期的太清宫基址被完整发掘。在地下8米深处发掘出一座西周初大墓,因大墓出土铜器有多处“长子口”“长子”铭文,命名为长子口大墓。

大墓共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蚌器、原始瓷器近万件,为目前已知商周同期大墓中随葬陶器最多者。其中,析子孙铜方鼎、长子口铜簋形觥、夔纹铜角等造型精美、价值极高的文物已被河南省博物院收藏,老子文化博物馆内以精致的复刻品供观者欣赏。

这次考古发掘,还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两汉及以后朝代的文化遗存。文化遗址层厚达10米,最深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同隐山遗址相吻合,说明早在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鹿邑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揭开了人文历史的初页。

化身老君 八皇来朝

裸眼立体技术与声光结合,老子展厅用先进科技汇成一部《有道无为》短片,为观者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领略传说中神奇的老子风采。

起于浩劫之先,始于空净之处。观者仿佛置身于青山之中,只听一声啼哭,白眉圣颜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老子。随着婴儿迈出脚步,9朵莲花绽放,现出9条游龙为老子喷水沐浴。地面随之吹出袅袅白雾,将展厅化为仙境。

汉安帝元年(142年),东汉人张道陵托言太上老君亲降,授“三天正法”,命其为“天师”,创立了道教,尊老子为道祖——老君。只见老君爷坐在兜帅宫,炼制金丹法宝、九尺钉耙、紫金红葫芦、玉净瓶、芭蕉扇、七星剑、紫金铃,九天玄铁炼制的如意金箍棒,更是威力无敌、所向披靡。

画面一转,观者身边蹦出一只金猴,伴随升腾的雾气,和面前的军队缠斗起来——原来这是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焦灼之际,太上老君覆手翻云,用金刚琢致其昏,再用幌金绳降服,后将这只神猴投入八卦炉,以六丁神火煅烧,练就一对火眼金睛。太上老君就是老子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化身。

从汉代至唐宋,有8位帝王亲自来鹿邑拜谒祭祀老子,留下了“八王朝老”的佳话。博物馆以镀金打底、重彩绘制,制作壁画《八皇朝老图》。

魏武帝曹操是到老子生地拜谒的第一位皇帝。曹操到过鹿邑太清宫的一个史料证据是,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曹丕的敕文中称“武皇帝以老子贤人,不毁其屋”。

魏文帝曹丕是到老子生地拜谒的第二位皇帝。从其所发敕文“昨过视之,殊整顿”可以肯定,曹丕到过太清宫并参观拜谒,这是太清宫历史上第一位以现任皇帝身份前来拜谒者。

唐高祖李渊曾在亳州当过刺史,又因老子也姓李,他来顶礼膜拜,为他以后默许甚或鼓励“天道将改,将有老君子孙治世”政治谶言的酝酿、产生和传播打下了基础。

唐高宗、武则天是到老子生地拜谒的第四、第五位皇帝。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在乾封元年(666年)泰山封禅后于二月二十一日来到老子生地太清宫,二十三日举行了隆重的晋谒仪式。李治封老子尊号为太上玄元皇帝,创造祠堂,其庙置令、丞各一员。改谷阳县为真源县。

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八月初一,宋真宗下诏决定到鹿邑太清宫朝拜,次年春完成朝拜,并诏改县名为卫真县,减免徭赋,镌立碑刻。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太上皇帝赵佶来到鹿邑太清宫,行恭谢礼。

泰和元年(1201年)和泰和三年(1203年),金章宗两次命当时全真教教主王处一到鹿邑太清宫举行“普天大醮”。

《八皇朝老图》以不同时空同构一体,叙事独立且构成统一,画面意趣盎然。每幅壁画四周配以不同的纹样彰显了年代特色,是为镇馆之宝。

为官传道 函谷著书

拂却仙道传说的神秘面纱,老子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个著名的先哲。在现实中的老子展厅,博物馆以丰富的图文向观者介绍老子坎坷的一生。

老子约于周灵王元年(前571年)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

周灵王二十一年(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后因受权贵排挤,被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周景王十五年(前530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史。周敬王四年(前516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在明道宫讲传自己的道学理念。

老子第一次被免官后出游鲁国,当时17岁的孔子向老子问礼,学修道论。与孔子不同,老子讲学不收学费,不过师门,来之即听,听之即走,是为自由。历史上,孔子多次问礼老子,博物馆铸《孔子问礼像》,还原了其中一次孔子献上大鹅向老子请教的场景。

孔子问礼是儒、道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孔子曾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可见孔子对老子之崇敬。

周敬王三十五年(前485年),老子见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经灵宝出函谷关西出云游。展厅一处,山峦耸立,环绕祥云。只见一角充盈紫气,老子乘坐青牛缓缓而来。

在函谷关口,一位官员筑台设宴,迎接老子,他就是函谷关令尹喜。根据推测,尹喜应为老子在周室为官时的朋友,二人惺惺相惜,关系深厚。当老子免官回乡之后,尹喜了解自己的朋友不会安于现状,便向朝内请官,转任函谷关关令,等待老子到来。

这天,尹喜见到东方有紫气袭来,他便感知是有圣人出关。这就是“紫气东来”的典故。尹喜深知老子博闻强识,便希望他留下文字供人拜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云:“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只见在函谷关上,老子倾心创作,写下5000余字,这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老子出关后,其去向有多种说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就水出南山就峪,北经大陵西,世谓之老子墓。”也即是说,老子到了秦国,在扶风郡槐里县(今陕西省周至县)大陵山隐居,后去世于此。也有人称,老子最后回到了故乡鹿邑,于他的讲学地明道宫后羽化升仙。唐天宝二年,世人在此修老君台以纪念他。

老子不仅去向成谜,其寿命也弗为人知,但大家普遍认为他很长寿,或曰200岁有余。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写道:“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经传后世 四海尊崇

《道德经》又名《老子》,分成81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37章,下篇德经44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以“道”作为其思想核心。他认为,道为万物之本源,先天地而生,是派生万物的“天地之母”。其思想价值主要体现在:以道为本的宇宙观、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反战主和的战争观、小国寡民的政治观、以民为本的百姓观等方面。

在老子的影响展厅,《道德经》在历史上的诸多版本经过精细复刻,供观者欣赏。今所见最早的版本是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战国竹简本,其次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帛书本,再次是北京大学西汉竹简本。而在历史上流传最广也最通行的则是汉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

道学作为中国本土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

在学术思想方面,道教作为传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后产生了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和宋元明清内丹学。宋朝大儒周敦颐、程颢 、程颐、朱熹的学术思想源自高道陈抟,程朱理学将道教的宇宙图式论和儒家纲常名教结合构建了“天理”哲学体系。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处处把“良知”说和内丹学相比拟,充分汲取了道教玄学理论和修养方法。

在政治经济方面,道家认为“身国同治”“内圣外王”,清静无为是治国和修身的通用原理。汉朝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朝仁宗盛世,明朝洪武之治、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这些鼎盛时期都使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针。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垂拱而治,就会“天下自正”,生产恢复发展,经济繁荣发达,出现太平盛世。

在文学艺术方面,“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追求写意、神似、自然的风格和神韵。王羲之、顾恺之、吴道子、赵孟頫、黄公望、祝枝山、徐渭、朱耷、郑板桥等书画家都是道家信徒,其作品深受道家思想浸润。

在科学技术方面,道家具有征服自然的精神,各种追求突破生命极限的方术实践推动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道教术数学与古代数学有不解之缘,也在光学、磁学、声学、天文学领域颇有建树。

放眼寰宇,老子思想遍及世界。《道德经》的外文译本有1548种,覆盖72种语言,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在展厅内,各种《道德经》译本琳琅满目,各类老子像、电子书画、名人评价令人目不暇接,无不反映了后世对老子的无限敬仰和怀念。其中,老子思想对西方世界的全方位的影响最让人印象深刻。

在西方哲人思辨路径上,德国哲学家谢林在《神话哲学:中国哲学》中指出:“道不是人们以前翻译的理,道是门。”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它“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层。”恩格斯曾在大不列颠图书馆借阅英文版的《道德经》,从中汲取营养,并深刻折射进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西方科学家研究方向上,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赞赏道家的现代性,他在《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中说:“老子是在2000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他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并公开承认自己提出的“空域概念”是受到唐代道家信奉者李白的思想启示。

在西方政治家执政理念上,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6月19日,向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会议论坛的专家们建议:“遵循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诲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如果我们遵循中国哲学家的遗训,定能找到平衡点,并成功走出这场巨大的考验。”

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它的理论让整个人类、整个世界充满活力。

援古证今 奋勇争先

时至今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历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

在尾厅,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道德经》名句和出处挂于墙面,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了道学鲜活的时代价值。其中,“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句被多次引用,既体现了实干兴邦思想,也是对共产党人及全国人民的勉励。

饱览两小时,踱步六展厅。老子文化博物馆为观者展示了老子故里独特的历史人文风情和内涵底蕴,激励华夏子孙共同传承与发扬以老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深远而长久的发展智慧。

2022-07-11 ——走进鹿邑老子文化博物馆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73222.html 1 读老子 悟道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