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1日
第06版:健康与卫生 PDF版

疫情期间,如何增强青少年心理“免疫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少年作为消极体验易感人群,受到疫情影响可能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为此,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早期干预科主任魏海燕,梳理疫情影响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增强青少年心理“免疫力”。

魏海燕说,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这几个方面:

情绪问题:如恐慌、焦虑、抑郁等。青少年面对疫情相关的新闻过分担心自己及家人身体状况;担心延期开学、影响正常学业;白天过于紧张,无心学习,晚上又会觉得虚度时光,产生负罪感等。

行为问题:长期居家生活,无法出门尽情玩耍,失去自由,容易导致青少年孤僻疏离或过于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和睡眠。

家庭问题:由于观念、作息和行为上的差异,青少年与父母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针对这些问题,魏海燕提醒青少年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1.保持情绪稳定。由于长时间在家上网课无法外出,很容易造成自己情绪暴躁,在此期间应当会接纳难过、焦虑等情绪问题,可以尝试留意这些消极情绪的来源,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进行缓解等。

2.保持良好身体状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运动锻炼,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踢毽子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而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3.保持健康的作息。青少年应保持健康睡眠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

4.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在家长的指导下,青少年可适当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能过长,不能影响正常作息。

5.积极与父母沟通交流。可借助这一时机,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在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求的同时,积极理解、支持父母,通过恰当的方式增进与父母的感情。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帮助家长减轻负担。

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教给他们一些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去责骂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多鼓励、表扬孩子。可以和自己孩子共同参与一些事情,比如看书、做运动等,促进与孩子的感情。作为家长也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的进行疏导、沟通。

(记者 史书杰 整理)

2022-12-01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87329.html 1 疫情期间,如何增强青少年心理“免疫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