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军
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去古玩市场遛弯,不经意间发现地摊上有一个蒜臼子,和我爷爷留下来的那个一模一样,一种好奇心促使我掂起来仔细观瞧。当时,小时候用蒜臼子捣蒜和吃蒜泥的情景便在眼前浮现……
蒜臼子和锅碗瓢盆一样,是家庭常备的厨具。从我记事起,村里每家每户好像都有蒜臼子。一年四季,蒜泥从春吃到冬,是老少爱吃的家常菜。特别是夏季,人们捞上一碗凉面条,浇上一勺蒜泥,吃到嘴里别具一番风味。这在外地人看来,百思不得其解——如此辛辣,食之又有蒜臭,有啥好吃的?恐怕只有我们河南人才能理解“无蒜饭菜味不全”的含义了。坐到饭店里,酒菜刚上齐,老板拿出一把大蒜,放在桌子上,“随便吃,吃完了再拿”,然后,客人们剥着大蒜,咬下,吃得满头大汗。
一般人嫌蒜辣,吃不了生蒜,农谚云:“蒜辣嘴,葱辣心,辣椒专辣脖子根。”把大蒜放入蒜臼捣碎,则会温柔许多,不再呛人。
我家的蒜臼子是用红石凿的,在家里已经“服役”几十年,可谓是“祖传宝贝”,搬了几次家,都舍不得扔掉。因为它是石头凿的,所以敦实、厚重,捣起蒜来感觉颇有分量。
我小的时候,农村家庭生活条件普遍不好,蒜臼子的使用次数特别多,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厨具。尤其是初春,青菜很少,平常多是吃豆糁和蒜泥。豆糁的做法就是把黄豆用水煮熟后浸泡几个小时,然后从水里捞出、沥水,放入蒜臼一点一点捣碎,再放入容器闷上几天,最后撒上盐、辣椒面,以及其他佐料,拍成饼或揉成比鸡蛋大的圆蛋子进行晾晒,几天后就能食用。蒜泥的制作就简单多了,倘若将盐末与大蒜一起捣,蒜泥黏糊糊的,蒜香就更足了。要是放入青椒、十香,蒜味与青椒、十香混在一起,再倒点香油、陈醋,将蒜泥抹在馒头上,蒜香浸入味蕾,那可真是人间美味。
小时候,母亲隔三岔五就会捣点蒜泥,母亲说:“不吃蒜泥没有胃口。”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吃菜必放蒜,简直是上瘾了。不要说母亲爱吃蒜泥,我现在一天不吃蒜泥,也感到没有胃口。
如今,我在城里已生活几十年,家里蒜臼子也买过不少,用起来却都不如爷爷留下的老蒜臼顺手,我一直对它情有独钟。我想,在家里备上一个敦实好用的蒜臼子,实在是聪明之举!爷爷留下的老蒜臼,对我们家人来说,真是五味之臼啊。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