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5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第十四例“颈7”手术

手术进行中。

□记者 徐启峰/文 刘俊涛/图

7月20日,手术后第三天,偏瘫患者王翠灵能够清晰地喊出为她输液的护士名字:慧慧。一年多来,她和爱人崔照东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为王翠灵做手术的是周口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刘德中团队,手术名为“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他们简称为“颈7”手术。对于适应证患者,哪怕是过了黄金康复期,“颈7”手术依然能让患者坏死的神经重新生长、让偏瘫侧肢体恢复部分功能。从2021年起,刘德中团队已成功开展了13例“颈7”手术,王翠灵是第十四例。


(一)


王翠灵与爱人崔照东都是太康县张集镇人,年龄相仿,王翠灵今年52岁,崔照东53岁。2004年,夫妻俩携一双儿女到新疆阿克苏打工,并在那里定居。儿子长大买房结婚,还房贷成为经济重压。他们在一位河南老乡的帮助下,开起一家早餐店,从早上5点开始,一般要营业到下午三四点,挣钱确实多了点,但是更忙更累了。

2022年3月17日下午6点,把饭店收拾利落后,王翠灵突然晕眩跌倒。她被送到附近医院抢救,是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又出现脑出血,命虽抢了回来,却落下了偏瘫后遗症。

王翠灵伤在左脑。人体左脑主管语言功能,这次脑损伤不仅造成她右侧肢体瘫痪,还影响了语言功能。她的右侧肢体肌张力高、胳膊硬,呈“篮”状,手指张不开,说话呜呜啦啦,很难听清。

阴云笼罩着这个家庭。妻子偏瘫后,为了方便照顾她,崔照东关掉早餐店,打起了零工,辗转几个货场帮忙卸货,收入一天三五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低微且不稳定。

王翠灵努力地锻炼、康复,她不想成为家庭的负担。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她再也回不到从前!她和爱人不止一次做同样的梦:她的身子好了,世界温暖,阳光普照。但是梦醒后,两人忍不住哭出声来。

(二)


他们不知道,在遥远的故乡,周口市中心医院刘德中团队正在进行着一项他们梦寐以求的手术——让偏瘫患者恢复功能,融入社会。他们已经接连成功了13次。

偏瘫治疗是世界性难题,以往国内外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重建的治疗领域,大多聚焦于修复损伤的大脑半球,但始终没有太大突破。

2018年,上海华山医院徐文东教授创造性地提出新方案:避开损伤半球,着力于开发健康半球潜能,通过左右颈7神经互换手术,将健侧颈7神经根转移到患侧肢体,使“一侧健康半球在支配对侧健康上肢时,也支配同侧瘫痪上肢”,由此开辟“通过外周功能的改变治疗中枢损伤”新领域。

这项医术被全球最顶尖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评为2018年“十大最具颠覆性医学技术”,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偏瘫治疗诞生“中国方案”。

卒中防治,周口市中心医院一直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刘德中团队一直站在学科前沿。2018年,刘德中主任从学术期刊上看到“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深为震撼、惊为神技。这项手术怎能不去认真学习呢?他带队前往上海华山医院,参加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培训班,经过系统学习,完全掌握了手术要点及护理、康复方法。

2021年1月,市中心医院迎来全市也是全省首例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患者是中心城区一位年轻的妈妈,怀孕时发生妊娠高血压,造成脑出血,右侧偏瘫、失语。手术进行得很成功,术后患者肌张力下降,语言功能逐渐恢复,一年后能用患手握住勺子吃饭,基本达到了生活自理。她的爱人放心外出打工,这个家庭重新获得了希望。

接下来的12例手术也都取得成功,所有患者功能都有改善,部分患者恢复言语功能,能自己独立吃饭。“颈7”手术,确实神乎其技!


(三)


今年7月,王翠灵在女儿陪同下回到老家,见到白发苍苍的父母。父母已老,己身偏瘫,难以自顾,人生凄凉,莫过于此。村里有人说,去市中心医院看看吧,咱村有人脑出血,在那里治好了。

7月15日,抱着一线希望,王翠灵和亲属到市中心医院,知道了“颈7”手术。对她进行肢体功能评估后,刘德中主任认为可以进行手术,改善身体功能。

手术安排在7月17日,在新疆打工的崔照东赶回家乡。他和家人都惴惴不安,不知道会不会又一次希望落空。


(四)


主刀:刘德中;

一助:李锴;

二助:王常伟;

三助:史鹏飞;

麻醉师:谢宏伟;

巡回护士:马千里;

器械护士:王相舒;

神经电生理监测:赵余涛。

7月17日下午3点,刘德中团队8人准备就绪,对王翠灵实施“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他们在一起配合了很多次,早已心有灵犀。

刘德中今年59岁,明年就要退休了。他戴着老花镜,但是眼睛依然看得很准,拿刀的手依然很稳。

医生是个终身学习的职业。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刘德中在家里自配了显微镜,经常买来鸡翅,拿上面的毛细血管进行缝合练习,头发丝般细小的血管,他能缝合12针。有次练习过后,他的妻子问:“这些鸡翅还能吃吗?”刘德中说可以,不脏,但是要把针挑出来。他的妻子挑了半天,找不到针,把鸡翅扔了。

“颈7”手术是四级手术——临床上等级最高的手术。手术分为3个步骤:健侧颈7神经剥离;患侧颈7神经剥离;健、患侧神经吻合。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医生赵余涛的精准“导航”下,刘德中主任将患者健侧颈7神经从密密麻麻的神经、血管丛中剥离出来。这是个不能出现丝毫偏差的精细活儿:伤到其他颈神经,患者将瘫痪;伤到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患者将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咳嗽等症状;伤到大血管,将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出血状况……

一个多小时后,患者健侧颈7神经被剥离;又一个多小时,患侧颈7神经被剥离。在显微镜下,刘德中将健侧神经切断,从颈椎前、食管后穿过,连接在患侧颈7神经,进行缝合。

晚上7时50分,手术结束。刘德中团队长长吁了一口气:完美,没出任何意外!

走出手术部,天色已暗,这对刘德中团队来说司空见惯。这一天,他们从早上9点就待在手术部,上午做了一起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患者情况特殊,做了3个多小时,中午饭他们都是在手术部吃的。


(五)


麻醉后,王翠灵像是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醒来,她有点失落,健侧左手有点麻、有点冷。

刘德中说,这是健侧颈7神经切断后常见症状,一般会很快消失。颈七神经是一条“博而不专”的神经,切断后会出现健侧上肢乏力、麻木不适的现象,但通过机体的代偿及康复锻炼,健侧肌力短时间内可完全恢复至术前,麻木症状可显著缓解或消失。而健侧神经接到患侧后,将带动坏死的神经以每天一毫米的速度生长,3个月到肩,6个月到肘,9个月到腕,12个月到指,患侧肢体逐步恢复功能。“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这就是‘颈7’手术意义之所在。”

王翠灵的失落感很快消失,她僵硬的右侧胳膊、手指可以拉开了,而且语言功能得到改善,说话清晰了。7月20日上午,面对采访,她和记者说了几句话。我听清楚了,也看到了她脸上的笑容。他的爱人,还有旁边的病号家属也在微笑,真是一个温暖的时刻!

这笑容是激励刘德中团队不断前行的动力。他说:“当神经外科医生,见多了生离死别。每一个未及挽回的生命,每一起致残病例的发生,都让我们深深地难过、沮丧。但还有更多的患者在这里治愈、功能得到改善,坚定着我们‘生命至上’的医者信念。”②18

2023-07-25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7189.html 1 第十四例“颈7”手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