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2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而今我唱《荷花谣》

张建全

京城有几位周口籍朋友,几次邀我回河南故地重游,我都因工作繁忙推托了。当我从抖音上看到“第二届周口荷花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有位漂亮女歌手唱起由我作词的《荷花谣》时,感到十分欣慰和满足——我算是为第二故乡做了点事。之所以视河南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河南的军营实现了“由兵到官”的人生转折。

听着歌手的演唱,我不由得想起了创作这首歌的经历,想起许多与荷花有关的记忆。

我在中学时期,十分偏爱两篇课文,一是古文名篇——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另一篇是近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从经典诗文中不难看出,这些不同时代咏荷的文字背后都站着一位爱荷之人。我常常想,古今中外生生不息的地球人,恐怕在肚子不饿的时候,都会爱花爱树爱草爱一切美景,不光是审美需要,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

在中国文化传统当中,“爱花”早已超越因“物美”而爱的层次,爱成为一种价值倾向、一种精神皈依、一种人生选择、一种处世态度。

周敦颐以三花对比的手法,来说菊花、牡丹与莲的分别,也道出了他爱莲的因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用他的诗句,勾画出一位出世的隐者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花翁形象。周敦颐显然不愿意这般“消极”地对待人生,他同样对黑暗的官场、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深恶痛绝,但他却以入世的态度,要“出淤泥而不染”。

可见,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知音。

在今天中国人的家中墙壁上,要是挂牡丹图的,常见旁边有题字“花开富贵”,这恐怕显示了主人对荣华富贵的神往;要是挂一幅青竹图,则可能书写“何须在意桌上肉,且喜陋室有青竹”,以彰显主人对气节与清雅的追求;还有人挂梅花图,这表明主人可能要的是“傲骨迎风”的精神。

我去过位于湖南的周敦颐故居参观,也去看过北大校园被朱自清写的梦幻般美妙的荷塘,还去过大江南北许多有莲花装点的菩提圣地,终于有一日,我提起笔来,写出自己心中的荷花:“菊花呀娇,牡丹花好,我爱荷花品格高。古人写就《爱莲说》,而今我唱《荷花谣》。”

我视周敦颐为高山,我无法在字词意象上超过这座高山,我只是用白话文和容易配曲的句式,来翻译周老先生的古文:“听那蛙声阵阵月亮笑,水上绿伞景色好,看那风吹雨打任飘摇,泰然花开花亦俏。”

我同样没有朱自清先生谈景抒怀的才情,只好借他的意境,用歌的形式,传扬朱先生发现的那荷的美。

于是,歌曲第二段便有这样的句子:“说你水中芙蓉亦妖娆,鞠躬尽瘁不骄傲,唱你出淤泥而不染,一身清白品行好。”

我是在北京“九号温泉”的荷花池旁写完这首歌的,随手发给住在附近的著名作曲家孟文豪先生。过了一段时间,我一忙,竟然把这个事忘了。

一天,我突然收到文豪发来的歌曲小样,是他录唱的。之前给他发过好几首词作,没想到他反倒先为《荷花谣》谱了曲。

文豪是由歌手成长起来的作曲家,他还有个蒙古族名字,叫阿尔斯愣。他长着浓黑的头发,阳刚气十足,声音有磁性,也带一些沧桑感,但在《荷花谣》中,他的声音却尽显轻柔细腻之美。

文豪出生于江苏常熟。也许他粗犷的外形遮掩不了一颗“江南心”,他说过自己就是在荷塘边长大的,抑制不住对荷花的爱。我想,也许正是这种深植于心的爱,让他用音乐家的曲调表达出了这一深情。

歌唱组合“玖月奇迹”中的王小玮听了《荷花谣》小样,十分喜欢,而文豪先生也认可小玮的嗓音条件,于是,女声版《荷花谣》很快录制完成。

我听了王小玮唱的小样,感觉效果超过了预期。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打磨,终于定稿。全网上线后,好评如潮。

说到此,我便想,周敦颐、朱自清、孟文豪、王小玮和我,这些不同时代的男女,都可以归类为爱莲人,无论是用文字、用旋律,还是用声音,我们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荷花,以及对荷花身上彰显出的“一身清白”的崇高品质的热爱与崇敬。

人们往往在梦中能见平日里见不到的人,我期待某日在我的梦中,周敦颐坐在我家庭院的藤椅上,朱自清站在院中的海棠树下,孟文豪抱着他心爱的吉他边走边弹,王小玮一袭白色衣裙随风飘动,她弹奏着熟悉的电子琴,悠然地展开青春而动听的歌喉……院子中央水池里的荷花怒放,月光笼罩了所有人!

2024-03-22 张建全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30663.html 1 而今我唱《荷花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