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7日
第07版:文化周口

戊戌周口谈伏羲文化

——中国淮阳·中华伏羲文化学术会发言摘要

伏羲作八卦的实证与意义

■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名春

伏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上古人祖,在子弹库楚帛书、战国楚竹书《容成氏》、马王堆帛书中均有记载,绝非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而伏羲始作八卦,更是中国文明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件大事。最早记述这一事实的是《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创造文字通过把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并不断改良,逐步衍化成了初文也就是象形文字,其中以八卦最具代表性。传世文献中,《系辞传》记载“伏羲功业最著”最为具体。所谓的“伏羲作八卦”,用现代的眼光看,是说伏羲发明了易卦,发明了卦画符号。这不但包括八卦的卦画,也包括了六十四的卦画,甚至还当包括一定量的卦爻辞。

现在信息化的建设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也与伏羲有着关联。在伏羲时代就已经用象形字和卦画符文传递信息进行交流,这就是信息化建设的一种体现,所以说伏羲还是我们现在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建设、互联网建设的人文始祖。在饮食上,相传其始画八卦,又教民渔猎,取牺牲以供庖厨,因称庖牺。庖牺就是把家畜宰杀,用火加工,得以熟食。伏羲不仅结束了生食的历史,更在原料的获取、工具的发明、加工方法、饮食礼仪等方面,有创立和改进,使人类的饮食生活具有文化的意义。

伏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带领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了文明社会,开启了华夏文明,他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记者 刘昂 整理)

伏羲文化开创中华文明之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李健民

伏羲是远古时期中华先民的人文始祖,有关伏羲的古代文献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中明确提出,八卦代表天、地、雷、风、木、火、泽、山,以及其他不少评论,都全面概括了伏羲的历史功绩和人文始祖的历史地位。

以往,考古界对中国古史传说因缺乏确凿的实物证据多持回避态度。随着考古事业蓬勃发展,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人们逐渐意识到许多脍炙人口的远古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很可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例如“尧都平阳”说,已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发掘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证实很可能为信史。

仰韶文化是史前时期距今约7000年至6000年黄河中游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目前,考古界一般倾向认为,仰韶文化是中国史前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第一高峰,为伏羲文化的萌生奠定了初步基础。

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大朱村的平粮台古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址,据《诗经》里的《陈风·宛丘》等文献记载,该遗址很可能是太昊之墟,神农之都的古宛丘城。2006年5月23日在该遗址一处断崖上采集到一件黑色陶纺轮,上面有刻划符号。李学勤先生2007年4月12日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谈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纺轮的“易卦”符号》的文章认为,纺轮上的符号在其他龙山文化陶器符号里罕有可比。看到该符号的学者,恐怕都会觉得是卦象。淮阳自古传说为太昊伏羲之都,伏羲画卦恰出于淮阳的确发人深思。

上述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伏羲文化的萌生和形成是一段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卦象的发展必然有一个逐渐演进和承传的过程。平粮台卦象符号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上文所述,“尧都平阳”已为陶文“文”“尧”及其他考古发现所证实。而平粮台遗址发现爻卦符号,也为研究伏羲文化提供了确凿的实物例证。(记者 彭慧 整理)

伏羲是术数学的鼻祖

■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 谢路军

目前,中国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只有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凝聚了中国古人的科学智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义。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中华文化的根在道教,是指道教的义理,比如太极以混沌开端,道随机应变、不拘于事相的思考方式影响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至深;道教文化影响民间的礼仪、风俗以及民众的生活方式至深。可以说,道教蕴含了中国文化的所有信息。研究道教50多年的日本学者窪德忠在《道教入门》一书的序言中说:“我认为要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最有效的手段是研究中国固有的道教。”

道教文化的根柢则是术数,因为道教是以术数来讲大道如何变化的。道教有“道无术不行”的说法,它的起源以及长生久视的理论旨趣与实践,均包含“术”的成分。术数在道教里应用非常广泛,黄老道家的治国之道、内丹修炼之道、阴阳学派用以推测世运变化的五行终始之道、道教对劫数的推演之道等,背后都有术数的影子。

术数学的鼻祖是伏羲。在南京的随园,清代袁枚有这样一副对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其中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相传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三坟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三皇之书,五典即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五帝之书,八索即是伏羲的八卦,九丘即九州之志。

这则对联从侧面说明易经八卦是中国文化最早的符号。而伏羲创八卦开启了中国文化的源头,可以说伏羲是术数学的鼻祖。沿着易经八卦这条路走下来,中国人的时空观所体现的就是术数学。术数学就是以易经为基础,用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数理,来观察和推测宇宙、自然和人事的变化和发展趋向,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知己之学”。

“伏羲是术数学的鼻祖,河南淮阳是术数学的发源地。”谢路军教授说,2018(戊戌)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大典,让他非常震撼。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有60万人自发来淮阳参加公祭太昊伏羲氏大典,说明伏羲文化的魅力无穷,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他希望周口的伏羲文化研究越办越好。

(记者 张艳丽 整理)

河南东部平原文化探研的历程与思考

探寻中华之源——

■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所长 张新斌

泱泱华夏六千年文明,溯踪求源始自三皇之首;中华姓氏千枝万脉,寻根问祖源于太昊伏羲氏。大量的文献记载了周口淮阳是炎帝的都城、伏羲的陵墓所在地,就中华文化而言,淮阳的根源性是毋庸置疑的。在2004年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上,国内外的姓氏专家一致达成了“万姓同根,源于伏羲,根在周口”的共识,确定了周口在中华姓氏文化上的源头地位。

河南东部平原文化底蕴丰厚,周口文化以宛丘为中心、濮阳文化以帝丘为中心、商丘文化以商丘为中心,它们都具有统一的、鲜明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三皇五帝所反映的文化根源性。在东部平原这片土地上,保留了大量文献中记载的三皇五帝的“痕迹”,与上古人文始祖的关联非常密切,充分体现了东部平原的根源性。第二个特点是原典圣人所反映的文化早初性。原典圣人就是指老子、庄子、墨子等重要的精神文化圣人,他们的履迹遍布半个河南,在东部平原形成了厚重的精神文化底蕴。第三个特点是地理分布所反映的文化错合性。因为原典圣人的履迹在河南周边地区产生了交集,他们的影响不仅限于局部,而是广泛存在,这个错合性对于大家共同挖掘、探索原典圣人遗留下的文化产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四个特点是堌堆聚落所反映的文化独特性。据考古发现,距今八千年前,有堌堆聚落在黄淮河道的黄土高地上居住,为防止洪水对房屋的冲击,人们每天都在一层一层地向上盖房,长此以往形成了堆积,最后衍变成了台地,如郸城的段寨遗址就具有代表性,这是东部平原地区独有的居住方式。第五个特点是民间信仰所反映的文化传承性。向伏羲、女娲的祭拜就是百姓发至内心的民间祭拜,代代相传。

在近年来开发河南东部平原文化工作,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从以学术会议为先导的权威研讨、以理念提炼为概念的节会活动、以申遗造势为目标的品牌打造、以共同祭拜为合力的平原气象四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张新斌说,将以此次公祭太昊伏羲氏大典为契机,继续放大河南东部平原文化,把伏羲文化传承下去。(记者 刘昂 整理)

2018-03-27 ——中国淮阳·中华伏羲文化学术会发言摘要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3010.html 1 戊戌周口谈伏羲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