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2日
第13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PDF版

真理的味道让世界“小商品之都”更甜

国际商贸城全景

七一村

宣誓

分水塘

何斯路

本报记者 周道 文/图

义乌,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亦有“买卖世界”的胸怀。

千年历史造就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1920年春,有着义乌精神基因的陈望道回到家乡分水塘村,在年久失修的柴屋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燃起了信仰之火。这片燎原的信仰之火与义乌精神的碰撞,为义乌人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了内在的精神支撑。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红色基因,山水生辉。如今,分水塘村、义乌城西乃至整个义乌都在薪火相传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因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义乌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同。从义乌“望道信仰线”支点发出的“义新欧”中欧班列,被习主席称赞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

点燃精神火炬:真理的味道甜甜的

1920年2月,农历春节前夕,29岁的陈望道回到家乡分水塘村。他是带着同道的托付和期待回来的,为免于琐事打扰,悄悄躲进老宅年久失修的柴屋里,用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旧门板,困时当床铺睡,醒来做书桌用,就伴一盏油灯,日以继夜,伏案译书。唯有的与人接触的时辰,是母亲送饭来那一刻。有一次,陈望道的母亲端粽子进柴屋,见他入神,就轻轻放到书桌一角,粽子边还放了一碟红糖,催促他趁热吃。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屋外问味道怎么样,还要不要再加点红糖。陈望道连声应话:“够甜,够甜了。”待母亲进屋收拾碗碟时,却发现他满嘴都是墨汁,红糖一点没少。

这个蘸墨汁吃粽子的故事,一直在分水塘村流传着,村民们也以自己的家乡能成为点燃革命圣火之地而自豪。2012 年11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在《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前即兴讲起了陈望道的故事。

分水塘村的群众倍感自豪,一致同意,要把这独特的红色资源用好,让真理的“甜味”长留。如今的分水塘村,黛瓦白墙内聚集着绿色产业,古街长廊上散播着国际元素,村民们相继开发了一批民宿、农家乐、特色副食店等,生意越做越红火。在分水塘村文化礼堂旁的麻糖手工作坊,进出采购的游客络绎不绝。义乌麻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店主楼其军是本村人,以前他只是为外村人打工,如今他回到村里做起了生意,每天有上千元收入。

“小时候村里没有电,大家都点煤油灯,出山一趟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改革开放以后,村里通了电、修了路。如今,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望道的侄女陈华仙说,“今天的好生活,要感谢陈伯伯!”虽然,和陈望道这个伯伯从未谋面,但陈华仙注定要和这位伯伯联系在一起。2011年开始,陈华仙成为陈望道故居的管理员和义乌讲解员,在一次又一次的讲解中,对陈望道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深的崇敬。

现在,有很多干部、学生、游客来这里开展活动,2018年的游客超过18万人次,今年以来就已经有8万多人次。如今,陈望道故居已经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水塘村也已顺利通过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浙江省2A级景区村庄评审。“遵纪守法,一日三省;珍惜村誉,村兴我兴”这16个字作为村训,张贴在村文化广场的橱窗之中。

离村口不到50米就是望道讲堂,旁边种着一排杏树和红梅,象征着红色信仰。回想百年前,陈望道走出乡关,求索苦难中国解困之道。一路栉风沐雨,初心不改,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映照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弦歌不断。

守护乡村振兴:信仰的道路红红的

从分水塘出发,以红色为种,以初心为引,一条“望道信仰线”串起多个“明星村”,一幅信仰新蓝图徐徐展开。从乡村振兴中国方案七一村到义乌发展经验缘起地横塘村,历史可被触摸,真理可被品尝,信仰一再复制、传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望道信仰线位于义乌城西街道西北侧,规划总面积24.2平方公里,是义乌十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之一。随着工作的持续推进,分水塘村红色主题建设日渐完善,何斯路村、石明堂村、七一村等沿线村庄各具特色,形成了“众星拱月”的红色旅游新气象。

义乌城西街道紧紧依托望道信仰线沿线,在深入挖掘本地优势文化资源的同时,通过复兴乡村文化,加强党建引领,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分水塘作为“信仰的火种”,党员带头在村中发展民宿、农家乐、义乌麻花等特色产业;何斯路引进“百工百坊”项目,通过非遗文化展示吸引大批游客前来;石明堂村立足古村文化和书圣文化创意园,形成养生休闲产业链条;七一村引入瓷艺大师余晓球和竹编大师何福礼,打造七一大师文创园,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今年“五一”小长假,城西街道分水塘村村民陈时光打理的“真理山庄”农家乐,营业额达2万多元。离他家不远,是村民张靖平经营的民宿,十几张床位,假期天天爆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望道信仰线沿线村共接待游客超过35万人次。其中分水塘村接待参观人数7.7万人次,同比增长一倍,直接经济收入超过300多万元;何斯路村接待参观学习团队散客超过16万人次,七一村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0万人次,同比增长30%以上。全长13公里的望道信仰线,已变成一条绿色生态线、产业富民线、乡村振兴线。

“游客来了,农产品好卖了,农家乐和民宿也火了。” 城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资彩说。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城西街道在“旅游+”这个命题上所作的努力。明星村融合发展,分水塘“信仰火种”+何斯路“山水新居”+七一村“新兴产业集群”,各区域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游客、住宿、餐饮资源共享。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城西街道正以望道信仰为‘红色引擎’,靠红色旅游激活“红色细胞”,真正使望道信仰线成为产业富民线和党建新高地。

融入“一带一路”:开放的市场火火的

义乌城西街道七一村是望道信仰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一环。全国唯一一条由民营企业运营的中欧班列--“义新欧”从这里始发,已开通了至中亚五国、西班牙、伊朗、俄罗斯、阿富汗、白俄罗斯、拉脱维亚、英国、捷克等9条线路,辐射35个国家。擎起精神之炬的义乌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长卷里继续书写着“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义乌传奇。

2014年11月18日,第一列标示“义新欧”的列车从义乌铁路西站起航,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历时21天,最终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这条全长1.3万公里的中欧班列铁路线,打开了义乌和欧洲经贸往来的新通道。“义新欧”是我国到达境外城市、运送货物品种最多的中欧班列,让义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越来越密切。今年一季度,“义新欧”中欧班列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义乌海关累计监管中欧班列4716标箱,同比增长10.2%,“义新欧”货运量达3.8万吨,同比增长11.9%,进出口总额15.4亿元。

“义新欧”中欧班列,一头连着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一头连着西班牙马德里这个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把沿线国家互通有无的渴望连接在一起,成为“一带一路”上的耀眼金丝带。一列列往返于义乌与欧洲各大城市之间的钢铁巨龙,带去了“义乌制造”、“浙江制造”、“中国制造”,带回了沿线各国的源头货。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的生意借此“提速”,汇集了100多个国家的8万种产品,源头货比例超过60%,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一站式”进口商品采购基地。

2018年,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252.1亿元,从侧面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以来,义乌商人迎来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以前来采购的外商以中东、非洲的为主,现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外商越来越多,每天我都要接待好几批。”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张吉英说。她经营的伞具是季节性产品,走海运需要40天左右,而走“义新欧”中欧班列只要18天左右就能够到达客户手中。义乌市场内像张吉英一样的万千经营户成为“一带一路”忠实的受益者。

2015年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五届中非企业家大会闭幕式,发表题为《携手共进,谱写中非合作新篇章》的重要讲话,将义乌定位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如今的义乌“东拓海上丝路,西联路上丝路,南引四省九方,北接杭州湾大湾区”,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中,继续勇立潮头。

2019-06-12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68940.html 1 真理的味道让世界“小商品之都”更甜 /enpproperty-->